咱們這一路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咱們的形勢終於從路總管出現的那一刻起,開始出現了轉機!
跟著路總管一道走水路先行一步的那些福大命大的太監們,被重新分配到三姨娘的馬車處伺候,各自分配了任務,有的趕車,有的照看行李,有的負責給馬車裏麵的三姨娘端茶送水,像鄧公公的那樣,就更加好福氣了,可以直接充當三姨娘貼身丫鬟的身份,堂而皇之坐進三姨娘的馬車,一路上陪她說話解悶。
三姨娘的兩個大丫鬟都命喪黃泉了,我身邊的碧褳又不可能支配給她用,而其餘的剩下的全是太監,就隻好讓那位年輕無作為,而非常有心眼的鄧公公,撿了一個大便宜。
當然先前一直跟著我,舍不得“撒手”的幾個太監,也被路總管分配了幾個過去。我身邊本來為數不多的人,這下子又少了一大半。
他們自然是不願離開我的,我想他們大多是稀罕我賞賜的那些個碎銀子。錢財能夠收買的,除了人心,還有許多許多。但迫於路總管的恩威並施,他們肯定還是硬著頭皮去服侍三姨娘了。
碧褳先開始還有些氣憤,說那三姨娘不知長進,明明遭了這麼大的禍事,也不懂得吸取教訓,還非得從我這位“救命恩人”手中奪人造勢,碧褳說, 三姨娘的腦袋裏肯定灌滿了漿糊!我淺笑不語。
銀子能夠收買的,除了人心,當然還有——情報!
三姨娘既然選擇以“棄之不理”政策來對待我,我也不能一直熱臉貼她的冷屁股不是~
反正路總管做了順水人情,我自然會暗中囑托碧褳,和那些被安排過去的小太監們通個氣兒的。三姨娘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吃什麼喝什麼,喜歡做什麼事情,三姨娘平日是如何與路總管交談的,我都必須從那些太監口中探知。
這樣也省了不少事兒,等到進了太子府,也不必我親自去模仿三姨娘的一舉一動了。隻要那些太監原封不動的將所見所聞告訴於我,我便可以安然效仿,功成身退。所謂的功成身退,自然就是有樣學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離開客棧之後,基本上又恢複成了我們剛趕車出武家大宅時的場麵,就是人氣很明顯冷清多了。路總管也不知是從哪裏弄來的三輛馬車,依舊是黃、紅、藍各一。三姨娘的馬車這一回走在最後麵,路總管的馬車自然是打頭陣的。大家心中有數,三姨娘受到了驚怕,凡事都先想著躲在最後,眾人也便沒抱怨什麼。
三姨娘啊三姨娘,我心裏總是無數遍的念叨著這個對我來說神秘莫測的稱呼……這樣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妾背後,隱藏著一段如同神話般離奇的過去,幾乎沒有一個人清楚了解她的過去是什麼樣子的。通過三姨娘現在的所作所為,我們隻能猜測出這個女子曾經很輝煌,很瀟灑。她一定是有一位深愛她的男子在她背後默默守護,不然的話她現在的生活不會這麼囂張跋扈,目空一切。但同時,那位深愛她的男子,心裏一定也還有許多其他女人的位置,三姨娘的地位隻不過占據了很小一部分,否則三姨娘不會展露出偶爾的一絲彷徨無措以及哀怨。
我想,無論是三姨娘的前夫,還是現在的丈夫武承嗣,這兩個男子肯定都對她付出了深厚的感情。
三輛馬車行至皇都的時候,已是過了三日。
有路總管相伴,一路上果真太平了不少,路經什麼寶地,總是有達官貴人出來招待的,不看我和三姨娘的僧麵,也得看路總管的佛麵。他好歹是皇帝麵前的紅人,有哪個達官貴人不給幾分麵子?於是,結果便是,我們一行人每天晚上都在不同的富貴人家裏做客過夜,而到了第二天離開了,我連那家主人姓甚名誰都不清楚,隻知道是北魏國的大官。
皇都的景象果然非比尋常,集市上叫賣的聲音雖和平常鄉野小村鎮無甚區別,但那些攤位的規模就要華富得多了。一眼望過去,兩道小路種著清一色的柏油樹,道路清掃得十分幹淨,而那些攤位就依次坐落在大柏油樹下方,每一家每一戶都是用木柵欄圍開的,用紅磚堆砌成規則的方形地段,誰也不可能去侵占他人的攤位,而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經營的一畝三分地。
我知道北魏素來強盛,也不會欺壓百姓,不會無理豪奪,更不輕易引發戰事。但我實在沒有料想到,北魏的管理運營方式,也是這麼先進,都有點像現代的民主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