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刺史江淮連同並州刺史於捷,起兵10萬反我天龍皇朝。眾愛卿誰願前往平叛?”說話的是一個略顯老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天龍帝國的第三任皇帝—仁宗軒轅文。他自16歲即位,至今已有40年。“父皇,兒臣軒轅徹願前往。”此人生有一副俊秀的臉龐,他正是軒轅文的第四子。其母生他時因大量失血致死,所以軒轅文一直對他十分冷漠。“那好,朕就給你3萬精兵。三月內必須結束戰爭,可否?”軒轅徹沉默了一會,便用鏗鏘有力的話語回答說:“兒臣領命。”軒轅徹下朝後便來到位於天龍首都長安西30裏的軍營。在點將台點齊三萬精兵後,軒轅徹吩咐副將李尚讓將士休息一夜,明早即前往平叛。第二天一早,軒轅徹便來到了軍營,等眾將士準備好後便下令起程。
“皇上,臣剛得報:天龍國內,江淮與於捷叛亂;這是攻打天龍國的大好時機,臣請命帶兵10萬攻打天龍國,望聖上準許。”說話的正是北曦帝國的丞相公孫淵,他是北曦帝國現任皇帝德宗的皇叔。“皇叔所言甚是,朕恩準。”
十天後,天龍平叛軍隊與江於軍隊在益城對峙。江淮對著軒轅徹大聲說:“軒轅小兒,還不下城投降,免得爾等無全屍。”“弓箭手準備,發射!”萬箭齊發,直指向叛軍。“攻城!得軒轅徹首級者賞千金,封千戶侯。”一天後,益城軍營。“報——叛軍已打上城門。”“彘王殿下,快撤退吧!”軒轅徹遲疑了一會,說:“傳令,三軍後撤。”江淮站在城門上,對著身邊的副將說:“傳令,命郭毅領2萬精兵前往追擊。”“是!”
北曦帝國的十五萬軍隊已到達天龍與北曦的邊界,準備出其不意的攻下陽州。“傳令,深夜進攻並城,殺一人者可得1兩銀。”“敵軍來啦!敵軍來啦!並城守城士兵大叫。由於偵察兵的玩忽職守,北曦軍隊輕而易舉攻下了並城。“報——北曦軍隊突襲並城,宜城守將李煜洪請求援助。”“軍隊人可多?”“稟皇上,約莫十五萬”“十五萬!長安存兵才十萬,這可如何禦敵?眾卿家可有良策?”“陛下,隻有奮力一抗才可安康啊!”“陛下,如若打的話,我天龍帝國軍隊可能會全軍覆沒,乃至亡國。再加上江於二人的叛亂,臣請命前往談判。”禦史大夫胡晏說道。“隻好如此了。”“陛下,談不得!談不得!這樣隻會助長公孫淵的胃口。”丞相劉淵說道。“此事就照禦史大夫說的辦,不可再議,退朝。”“皇上!皇上!”劉淵見軒轅文主意已定,便歎著氣出了朝堂。
軒轅徹帶領剩餘的10000士兵一路逃亡,郭毅軍隊一路追擊。軒轅軍隊五戰五敗,來到了陽西穀。“傳令,命楊武領2000精兵在穀右側設伏,楊慶領2000精兵在穀左側設伏,李英領2000精兵在陽西穀前兩旁樹林設伏,其餘人跟我來。”“彘王殿下,您怎麼知道郭毅會進穀來?”“郭毅連敗我軍數回,勢頭正盛加以我領軍假裝敗逃,他郭毅必會上當。”說完,軒轅徹便領軍向郭毅方向而去。“郭毅,爾等還不下馬受降!”“你這敗軍之將,竟說出如此之話。看槍。”“殺啊!”一陣廝殺過後,軒轅徹見時機已至,便大叫道:“快!撤退!”“眾將士隨我追擊!”郭毅軍隊隨著軒轅軍隊進了陽西穀。“殺!”軒轅徹叫道山穀兩邊並沒有自家軍隊出現,而是布滿了敵軍。軒轅徹這才知自己中計了,便立即傳令撤退。可誰知,軒轅軍隊已被包圍。“眾將士隨我殺出一條血路,讓殿下突圍。殺啊!”一陣殺戮之後,軒轅徹在眾將士忠心耿耿的保護下突出了重圍,向雲霧山方向逃去。“楊武將軍,果不辜負我對你的悉心栽培,這次多虧你傳報消息說陽西穀有伏,事先派人占領了山穀兩側,否則我等恐將葬身此地,重重有賞!”並城,禦史胡晏正與公孫淵談判。“和解可以!但天龍必須支付我國六千萬兩白銀戰爭損失費。並將宜城·虎城·吉城,割與吾國。”“這,待我修書一封與吾朝皇帝。”五日後,天龍朝堂之上。“禦史來報,北曦帝國要求賠償白銀六千萬兩並割三城與北曦,眾卿覺得如何?”“稟陛下,此要求萬萬不可應允啊!這隻會讓北曦帝國更加囂張。”丞相劉淵說道。“有何不可?難道你想讓陛下飽受戰爭之苦嗎?”太尉趙昭說道。“此時如若不奮起反抗,陛下以後會更受苦啊!”“一派胡言。陛下,下旨應允北曦要求吧。”“請陛下下旨。”除劉淵,李輔{長安刺史}外,其餘大臣齊聲說道。“隻要北曦肯退兵,此要求就可應允。”軒轅文說道。遠古623年7月,雙方正式在宜城達成協議,北曦軍隊三日後撤軍。軒轅徹來到雲霧山,忽聽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軒轅徹便尋聲而去。一位老人正端坐在一塊光滑的大石頭上,軒轅徹上前來詢問老人再此做甚,老人笑而不答,起身向深山走去。軒轅徹頓覺奇怪,便跟著老人來到了一座破舊的老屋。老人從櫃子中取出一本書放在了靠窗子的桌子上,轉身出門而去。軒轅徹見老人出門,便急忙躲在了旁邊的草叢中軒轅徹出於好奇,便進屋來到桌子前,看到上麵擺著一本名叫《鬼穀子》的書,軒轅徹無心的翻看著這本書,頓覺這本書博大精深,便癡迷的看起來。老人站在門外,看著屋內的軒轅徹,自言自語道:孺子可教也。南睿帝國內,此刻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以和平為主的南睿文帝被一心想統一天下的武王【文帝兒子】李賢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