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小郭襄官道上遇險 猛張順渡河邊解危(1 / 3)

正文 第一回 小郭襄官道上遇險 猛張順渡河邊解危

正文 第一回 小郭襄官道上遇險 猛張順渡河邊解危

幾度興亡幾度老,連年征戰百姓逃,錦繡河山變監牢?

莫羨他人權位高,爭權奪位總徒勞,江山不改人自擾!

——浣溪沙·幾度興亡

第一回小郭襄官道上遇險猛張順渡河邊解危

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永恒主題,煌煌二十四史,洋洋億萬言,記錄了中華民族逐漸走向統一的艱難曆程。先是黃帝與炎帝聯盟,打敗蚩尤,形成了華夏族,接著是堯、舜、禹的禪讓,禹建立了夏朝,夏、商、周三代曆時一千三百多年,奠定了中華民族的雛形。周幽王寵信褒姒,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族滅掉以後,諸侯國各自為政。周王室暗弱,出現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紛爭。民族融合的加強,廣大人民渴望統一,這就出現了秦、漢大一統的局麵,中國的統一又延續了近四百年;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遂分為魏、蜀、吳三國鼎力的割據狀態,分裂和紛爭又持續了近一個世紀,接著西晉統一中國,東晉南遷,兩晉統一了中國一百五十五年;邊疆危機,五胡亂中華,南朝、北朝劃江而治,中國又有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麵;迨及隋唐一統,出現了三百多年的盛事局麵,隻可惜晚節不保,宦豎亂政,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分裂了中國半個多世紀。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消滅了各割據勢力,一統天下。趙匡胤以為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他有感於唐朝地方勢力太強,尾大不掉的弊病,又害怕別人也仿效自己黃袍加身的故事,於是以杯酒釋兵權的手段,解除了與自己同生共死的功臣們的兵權。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製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製;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趙匡胤采取文治的方法,以為大宋江山從此千秋永固。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後來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杯酒釋兵權的結果,積弊難返,朝庭內外官僚機構空前龐大,造成兵虛財潰,政局廢怠,士氣難振。

話說宋朝延續了三百多年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岌岌可危,昏君當道,奸臣弄權,政治腐敗,外族入侵,風雨飄搖。羸弱的南宋朝廷屢受欺淩,中原地區頻遭兵燹,錦繡中原,被北方少數民族輪番坐鎮——先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占領,後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占據,最後又給蒙古族的軍隊洗劫一空。大好河山,變成一片百裏無人煙,千裏無雞鳴的荒涼之地。長期的戰禍,使人民傷亡慘重;幸存的百姓,也多已逃亡。農田荒蕪,水利失修,生產凋零。

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在北方青翠的古道上,一匹火紅色的馬飛奔著,象一團火焰,馬鞍上伏著一個白衣少女,滿臉憔悴,神情疲倦,似乎已經奔波了好幾天了。

這個白衣少女就是大俠郭靖的女兒郭襄,郭襄這幾天瞞著父母,再一次出來尋找神雕大俠楊過,走了很多楊過以前經曆過的地方,尋訪楊過以往的知交好友,然而處處撲了個空。現在郭襄準備到楊過的妻子小龍女居住地,終南山活死人墓去碰碰運氣。

這時,天空傳來“嘺嘺”的雕鳴聲,郭襄抬頭一看,見自己家裏養的兩隻雕兒在空中盤旋。

郭襄家裏原來也養著兩隻雕兒,在絕情穀被金輪法王打死一隻,另一隻殉情而死。楊過知道郭襄喜歡這對雕兒,又讓山西一窟鬼給郭襄豢養一對,作為禮物送給她。

郭襄看見雕兒,就像看見自己的親人,興奮異常,打了一聲呼哨,雄雕依舊在空中盤旋,而雌雕循聲俯衝下來,停在郭襄的左肩膀上。郭襄左手輕輕地、親昵地摩挲著雌雕的頭部,右手從雕兒的腳部解下一張字條來。

這是她父親寫給她的,上麵寫道:

“襄陽危急,速回!”

郭襄又把這張字條翻過來,隻見背麵還有幾行娟秀的字體:

“找到你楊大哥和楊大嫂,邀他們一起來襄陽,共襄義舉;找不到你楊大哥,速回桃花島!”

這是郭襄的母親、前丐幫幫主黃蓉寫的。郭襄知道她父母的意思,她爹爹郭靖讓她趕快回襄陽效力,共同擊退入侵蒙古軍隊;而她母親認為郭襄少不更事,如果能僥幸找得到楊過和小龍女,也許會對鎮守襄陽有幫助,如果找不到援兵,還不如盡快回桃花島避難。

雕兒帶來的字條讓郭襄左右為難,是回襄陽去?還是繼續尋找楊大哥?還是去桃花島呢?

“楊大哥、楊大嫂,你們在哪兒啊?”郭襄對著天空輕聲呼喊,不禁躊躇起來。

郭襄幹脆放鬆了韁繩,任由自己的坐騎信步由韁,看它走向哪個方向就往哪一方走。這匹馬兒頗通人性,四蹄翻飛地慢跑了一會兒,卻快步奔向北,往河南方向走去。

郭襄眼睛一亮:是不是馬兒指引她去河南終南山活死人墓尋找楊大哥和楊大嫂啊?郭襄不禁興趣倍增,又提起馬鞭,狂奔了一陣。

奔上了官道,行人漸漸多了起來。

說是行人,其實都是些往南逃難的人,或是三五一群,或是擁擠不堪,大多是肩扛手提,也有推著小車,挈婦將雛,看架勢是舉家南逃。

為了避免自己逆人流而行,也是避免不必要的糾纏。有好幾次,郭襄不得不改走小路,

郭襄不再理會,催著駿馬,自顧自地衝往北方。

這時,身後傳來馬蹄“得得”聲,聽聲音,好像有一匹馬也往北趕來。郭襄很好奇,不覺放慢了腳步,不一會兒,這匹馬趕上了她,隻聽後麵騎在馬上的人嘖嘖連聲,用極其羨慕的語言稱讚著郭襄的坐騎。

郭襄這一匹馬確實神駿,是丐幫長老司馬通用她父親的那匹汗血寶馬交配出來的良馬,渾身火紅色,沒有一點雜質,且日行千裏,她母親給這匹駿馬取名為“火龍駒”,由於郭襄非常喜愛,郭靖幹脆送給她做坐騎。

後麵那個騎馬的漢子很快超過了郭襄,回頭看了郭襄一眼,頓時眼神舍不得離開了,路旁伸出的樹枝拂過臉龐都渾然不覺。郭襄見他相貌粗豪,身形彪悍,一副傻傻的模樣,禁不住低頭一笑。郭襄這一笑,笑得對方失魂落魄,險些掉下馬來。

這個粗豪漢子知道自己失態,啞著嗓子說:

“喂,姑娘!咱倆換一匹馬騎騎,怎麼樣?”

那人也不等郭襄答應,雙腳收起,站在馬鞍上,如大鵬展翅般,借力往郭襄馬上跳過來!

郭襄嬌叱一聲:

“找死!”

揮著馬鞭,迎頭甩了過去,粗豪漢子伸手來抓馬鞭,郭襄雙腿用力一夾馬身,橫拖馬鞭,火龍駒往前猛跑,避過他淩空奪鞭,粗豪漢子落在郭襄的身後。

這個粗豪漢子想不到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子,竟然有這麼神勇,以為一擊得手,想不到自己反而摔得很狼狽。這個人也真剽悍,幾個起落,追上火龍駒,抓住馬尾,跟著馬跑了一陣,試圖躍上馬背。郭襄揮鞭向後猛擊,鞭稍發出“啪啪”的響聲,然而鞭長莫及,始終掃不到他的身上。

郭襄順手從鞋子裏拔出短劍來,準備在粗豪漢子躍上馬背時,與他短身相搏,刺其胸膛。這短劍雖非稀世奇珍,卻也是極鋒銳的利器。但是能不能有把握刺中他,郭襄心裏沒底,她也覺得自己與他無怨無仇,沒有必要殺死這個人。可是這個人緊追不舍,又覺得很討厭。

突然,斜刺裏衝出幾個人,一人驚呼:

“休傷我郭二小姐!”

另外幾個人揮起木棒,劈頭蓋腦地往粗豪漢子身上招呼,粗豪漢子急忙放開馬尾,展開空手入白刃的手法,靠近自己身邊的木棒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