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的建業,暑熱還沒有完全消去。在這座古老的城市裏生活許久的人們,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這段俗稱為“秋老虎”的日子,比之三伏天還要難受。
此時,吳國的皇宮太初宮內,雖然宮女們不斷地揮動著蒲扇,宦官們也不斷地將清泉潑灑在地上,但吳主孫權還是感覺不到涼快。
按照虛歲的算法,今年的孫權是整整六十歲了。雖然他從不服老,但也明顯地感覺到精力遠不及從前。想當年,赤壁之戰險些抓住曹操,荊州之戰斬殺關羽,夷陵之戰又氣死劉備,那是何等的威武。而如今,勳臣故舊死亡殆盡,而自己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最近孫權的心情很不好。他精心策劃的北伐,因為全琮的無能,主力在芍陂遭受嚴重損失,而諸葛瑾、步騭的西線人馬在柤中也沒有進展。更可氣的是,號曰同盟的蜀漢,在權臣蔣琬、費禕的極力主張下,竟不發一兵一卒策應。
除了北伐,還有一件大事也令孫權鬱悶。太子孫登,不知道得了什麼怪病,已經昏迷好多天了。據太醫的診斷,他的命也就是這麼幾天了。
這太子孫登,是孫權最為器重的兒子。為了培養他,孫權花了很多心血。正是孫權的極力主張,孫登才得以拜名將陸遜為師,學到了許多治國治軍的本事。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名臣之後,也被安排在太子身邊,成為了太子的益友。
三十年的培養,孫權滿以為孫登能夠接過自己的權柄,帶領東吳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卻沒想到,年僅三十三的孫登,就這麼一病不起了。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此時的孫權,躺在藤椅上打著小盹。這幾天,煩心的事特別多,他都沒有好好休息,現在趁著有空閑,正好休息一下。他那標誌性的黃髯,在宮女們扇起的微風拂動下,微微飄動。
這時,從外麵走進一個人來,腳步非常快,顯然是有急事。但他見孫權正在打盹,沒敢驚醒他。
但這一切還是被孫權看到了。孫權心裏掛著事,所以不可能睡的著,周邊稍微有風吹草動,他就醒了。
“子遠。——”孫權一邊說,一邊從藤椅上坐了起來。
子遠是孫峻的字。因為是皇親,年紀輕輕的他,就擔當了侍中,皇宮裏的事,他比任何官員都要更熟悉。
“陛下,前線有最新戰報。大都督全琮所率兵馬,在芍陂之下,為魏將王淩所破,現已撤退至濡須。”
孫權的心情本就鬱悶,現在又得知北伐的主力軍戰敗,更是怒不可遏。“混賬!全琮這是誤國誤民!諸葛瑾、步騭所率偏軍,麵對司馬懿率領的魏軍主力,尚且能夠不落下風。而全琮,率領的是吳軍主力,麵對的是王淩這種魏軍二流將領,居然兵敗如山倒。豈有此理!你去,傳孤口令,取全琮的首級來見。”雖然已是年近花甲,但孫權發起怒來,還是頗有點“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覺。
“陛下,不可。全琮雖然戰敗,但他畢竟是您的女婿。你取他性命,大公主今後怎麼辦?而且我聽說,此次戰敗,主要原因在於張休、顧譚二位不聽大都督將令。”
大公主指的是孫魯班,孫權的大女兒。這位公主先是嫁給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後,才嫁給全琮。和天下大多數的父親一樣,孫權對於女兒特別喜歡,這種喜歡的程度甚至要超過他對太子孫登。所以,聽孫峻這麼一說,孫權要殺全琮的意思立刻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