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五年四月孫權隨孫策出征,準備消滅江夏黃祖,這時廣陵太守陳登引誘嚴白虎餘黨作亂,孫策回軍擊陳登,路過丹徒,在此等候糧草。孫策將大軍駐紮在城外,自己帶著二弟孫權、三弟孫翊進城出席丹徒的官吏豪紳準備的宴席。宴席結束後,一眾人都是醉醺醺的,便在丹徒縣衙休息了一晚。然而隻這一晚,孫權身上竟然發生了天大的變化。
韓瀟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陌生,而自己的身體也不那麼熟悉時,他終於確定,他穿越了。
等到他整理完腦中殘留的記憶,才知道原來他是很幸運的,成了曆史上很著名的吳大帝孫權。
渾渾噩噩的洗漱完畢,直到吃早飯時,孫權才清醒過來,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上天讓自己成了千年前的人物,自己也隻能適應孫權的身份了。
早飯是哥仨一起吃的,見到孫策時,孫權心中很是激動。
孫策身高一米八五左右,相當於漢尺八尺,劍眉飛揚,虎目含威,見到孫權,微笑著問道:“二弟今天可是偷懶了,為何沒起來練功?”
旁邊孫翊也嚷道:“就是,我和大哥都練了一早上了,你竟然還睡懶覺。”
孫權心中歉意,嘴上卻道:“武功練得再好,不過匹夫之勇,真正萬人敵的是智慧和謀略。”
孫翊卻不以為然:“自大哥渡江以來,每戰必親臨戰陣,常斬將奪旗,踏陣無數,大哥旌旗所指,所向披靡,哪裏需要什麼謀略。”
孫策本隻是隨口一問,見孫權如此回答,不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又聽得孫翊如此說,便對孫翊道:“戰場勇猛固然是好,然而勇猛並不能百戰百勝。你二哥說的沒錯,要想成為百戰百勝的名將,光有勇猛是不行的,必須靠智慧和謀略。”
孫翊隻是淡淡的“哦”了一聲,就埋頭吃飯,孫策暗歎了口氣,他平定江東,雖然勇猛無匹,但麾下一眾謀士的正確建議卻是最重要的,而孫翊卻看不到這一點。
孫權見孫策和孫翊都是跪坐,不免發怵,奈何屋裏並沒有凳子椅子之類的,隻好也跪坐下去,誰想坐了許久,竟然沒有不適應的感覺,想是身體本來就適應跪坐的緣故。
古代人講究食不言,因此哥仨不再說話,隻孫權心情仍是難以平複,心中想著事情,嘴上也不停歇,待得感到肚子撐得慌時,才發現吃得太多了。
早飯過後,別無他事,孫策耐不住寂寞,提出去城外狩獵,孫翊拍手稱好,孫權一方麵想縱馬馳騁,彎弓射箭,另一方麵又對身體各方麵還不熟悉,怕大失水準就不好了,因此有些猶豫。
孫翊見孫權久久不應,不耐道:“二哥不去,我們去。”
孫策看向孫權道:“我見你今天好像精神不濟,你就不要去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孫權終是拿定主意,便笑著說:“今天確實有些提不起勁,我就不去了。”
孫策揮手招過來一個家將,吩咐去大營將弓箭取來,另叫上幾個將領,那家將應聲而去。
孫權將孫策送出縣衙,早有家將牽馬在此等候,內有一匹馬,比其他馬高出一個頭,看著很是顯眼,棕褐色毛發,通體無一根雜毛,四肢健壯,嘶聲洪亮,連孫權這不懂馬的人看了也不禁暗叫好馬。
孫策跨步上馬,見孫權瞧著自己的馬,哈哈笑道:“仲謀,想騎好馬,就從敵將手中奪。我這匹馬,卻是不能給你的。”
孫權聞言笑道:“好馬當然是配給衝鋒陷陣、斬將奪旗之將,才會有大作用,如我這般,騎一般的馬就可以了。”
孫策哈哈大笑,見孫翊及一眾家將都上了馬,就朝孫權揮了揮手,縱馬而去。
孫權送走孫策一行,尋思左右無事,便帶上幾名家將,在街上隨意轉悠了起來。
丹徒隸屬揚州吳郡,南麵是吳郡曲阿縣,西麵是丹陽郡江乘縣,北麵是長江,隔江相望的是徐州廣陵郡,因此孫策在這裏常年駐有軍隊,防備江北的陳登。
因大軍駐紮在此,各家各戶少不得早出晚歸,避免有不守軍紀的軍士在城中作亂而遭殃。街上到處都是巡邏的軍隊,很少有平民,偶爾有一兩個也是行色匆匆,遇到孫權他們這一行,更是老遠就避開了。
孫權轉了一陣,感到無趣,便出城回到軍營,知道大部分將領都隨孫策狩獵去了,所以孫權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軍帳,悶坐了一會,看到小幾上的書簡,好奇的打開一看,不管是書寫方式還是內容都與現代書籍大不相同,掃了幾眼就不耐再看。起身出帳想在營中溜達溜達,卻見帳外不知何時來了一員將領,仔細打量一番,依稀記得是叫潘璋,是孫權部曲的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