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創業教育概述(1)(1 / 3)

1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

謝誌遠 應雲進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提出開展大學生創業思想教育,培養創業意識;開展大學生創業技能教育,提高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教育

一、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由於種種原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擴招以後,這一問題將更加迫切。這就要求我們高等院校一方麵要不斷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性,同時,要更加強調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使高校畢業生不隻是為了就業,還要創業,創造更多的崗位使更多的人能夠就業。江澤民同誌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重大的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尚處於起步、試點階段。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了首屆“創業計劃”大賽。國家教育部在1999年1月公布的《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首次明確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01年7月在上海舉辦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及管理研討會。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高等院校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

綜觀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缺乏創業教育思想的指導。由於我國現階段正處在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的過程中,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相對滯後,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反映在大學生的培養規格和指導思想上缺乏創業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搞統一的剛性教育計劃;在教育內容上,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知識結構單一;在教育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沒有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造成社會所需的具有良好的創業能力、鮮明個性和創造思維的人才嚴重不足,造成現有的大多數畢業生隻能被動求職,缺乏自主創業的能力。二是缺乏開設創業教育的係列課程。創業教育在西方國家的大學中已有較長的曆史,高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開設係列課程,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例如,在美國的某些大學中開設“企業經營計劃”等課程;法國的某些大學設有“企業創辦學”等課程。而我國尚未在高校中開設創業教育係列課程,試點的高校僅僅開設了“企業家精神”、“風險投資”、“創業管理”等少數課程。三是缺乏風險投資基金。盡管有一份很好的創業計劃書,但在我國現有的環境下,缺少風險投資公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新技術也難以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四是大學生缺乏創業試驗活動。從最近兩年我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寫創業計劃書,對目標市場缺乏了解,分析時所采用的數據經不起推敲,沒有說服力等等。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在創業過程中除了能“紙上談兵”之外,對具體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知識,缺乏從職業角度整合資源、實行管理的能力。

目前,大家對創業教育概念的理解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教育;有的認為,創業教育就是要培養會經商、能創立企業的教育。他們都把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脫節,似乎創業教育隻是某種技能或技巧的掌握。當然,設計、創辦、經營和管理一個企業或公司無疑是創業和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之一,但遠遠不能涵蓋創業教育的全部內容和深刻內涵。創業教育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貫穿於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學生畢業後大膽走向社會、自主創業,教育學生學會自我發展的能力,關鍵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包括課程設置、實踐活動、教學體製改革、教育評價模式的改革等。但不外乎一方麵是創業思想教育,另一方麵是創業技能教育。創業思想教育是創業技能教育的基礎。創業思想教育包括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動機的確立和創業心理品質的養成,目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創業思想。開展創業思想教育,關鍵一點就是創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變被動接受就業指導為教會學生主動或自主創業。既要鼓勵學生敢於在新興的領域和行業去艱苦創業,也要支持學生敢於自主創業、學會自我發展,培養學生具有創業的膽量、勇氣和開拓創新精神。創業技能教育包括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兩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技能在創業中事關成敗大局,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創業之路中,創業知識、創業技能成為能否實現創業目標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