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專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1 / 3)

—“人與人”和“物”的理論衝突

在經濟學說史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資產階級經濟學兩大體係的研究對象是不同的。由於不同的經濟學體係的研究的目標和論述的內容的區別,因而會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不同的曆史結論。

資產階級經濟學不能科學地確定經濟學的對象,他們離開社會生產關係,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財富,或者財富的分配、消費,或者是資源配置,等等。總之,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的是“人與物”的關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在物質資料生產中,所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即生產關係。

因此,經濟學兩大體係在研究對象上的理論衝突是客觀存在的。

第一節重商主義體係的研究對象

一、重商主義以財富為研究對象

1、貨幣是財富的唯一形態

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始初的經濟學。重商主義以商業資本的運動作為其考察對象,考察G—W—G’的運動。重商主義認為金銀即貨幣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金銀。並且認為,一國除了開采金銀礦藏之外,隻有對外貿易才是貨幣財富的真正源泉。

重商主義提出的和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財富是什麼、財富的來源是什麼和怎樣才能獲得財富、積累財富。

2、重商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

亞當。斯密說:“不同時代不同國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產生出兩種不同的政治經濟學體係。其一。可稱為重商主義;其二。可稱為重農主義。”。15世紀初,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的對外貿易必須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大量貨幣資本。

在重商主義產生的封建主義時代,金銀成為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貨幣成了一般財富的代表。在這種曆史條件下,重商主義者對貨幣和財富認識,隻能表現出他們的粗陋水平,把貨幣當成一般財富的代表。

以財富為研究對象的第一個經濟學體係就是重商主義。但是,重商主義還不是科學的體係。

二、法國重商主義體係的研究對象

(一)孟克列欽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孟克列欽和《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安徒安?德?孟克列欽(1575—1621年)是17初葉法國重商主義代表。他在《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1615年)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詞,並在書中論述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管理,即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管理

2、商業是國家活動的基礎

孟克列欽從商業資產階級的立場出發,認為商業是國家活動的基礎,國家應把流通置於首要地位,承認商業資產階級獲得商業利潤是正常的,政府要完成使國家獲得榮譽和不斷地致富的重要任務,就應該執行有利於法國商人的政策。

3、對外貿易是財富的源泉

孟克列欽將財富和貨幣混為一談,認為對外貿易是財富的源泉,力圖證明獲取黃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業。他反對外國在法國經營進出口貿易,極力主張法國政府應該保護和幫助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

孟克列欽又認為,使國家富足的不是充足的黃金和白銀,不是大量的珍珠和鑽石,而是生活衣著的必需品,誰的手裏這些東西多,誰就更幸福。

(二)柯爾培爾的重商主義學說

1、柯爾培爾和他的重商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讓。巴蒂斯特?柯爾培爾(1619—1683年)是法國晚期重商主義經濟學家。他的重商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致富,即貨幣。

柯爾培爾認為,為了致富,法國必須發展對外貿易,從其他國家掠奪貨幣,國內貿易隻是對外貿易的輔助力量。作為晚期重商主義者,他要求在對外貿易中,要爭取達到出超。

2、“皇家手工工場”

為了增加出口,實現出超,柯爾培爾籌劃建立了“皇家手工工場”。並采取了縮減外國商品入口,確定了保護關稅的稅率的政策。

三、英國的重商主義

(一)《對我國同胞某些控拆的評述》的研究對象

1、《對我國同胞某些控拆的評述》及其研究對象

《對我國同胞某些控拆的評述》(匿名發表於1581年)是英國早期重商主義的代表作。作者主張在對外貿易中應該注意不要向外國人購買超過他們自己國家向外國賣出的東西,即在對外貿易中要保證出超。不然將會使自己破產,而使別國致富。作者所重視的是設法將貨幣保留在國內,不使它流向國外,並把這一點作為對外貿易的指導原則。可見,《對我國同胞某些控拆的評述》的研究對象是財富,即貨幣。

2、早期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體係

《對我國同胞某些控拆的評述》表達出某些超出早期重商主義的思想。但是,所表達的仍然是早期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體係。

(二)《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的研究對象

1、托馬斯?孟是英國晚期重商主義最突出的代表

托馬斯?孟(1571—1641年)是英國晚期重商主義最突出的代表,也即英國貿易差額論的典型代表。他論述重商主義原則的最著名的著作是《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馬克思在評價該書時說:“如果說重商主義具有一部劃時代的著作……那末這就是托馬斯?孟的著作。”

2、《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的研究對象

托馬斯。孟認為,增加本國商品的輸出和減少對外國商品的消費是保證國家增加財富的特殊手段。他把財富兩類:一類是自然財富,即從消費中節省下來而輸出到國外去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另一類是人為財富,即為出口而生產的工業品和用外國商品經營貿易而獲得的財富。

3、減少進口,擴大出口的政策

托馬斯。孟提出一係列減少進口,擴大出口的政策:擴大國內耕地麵積,自己供應那些原來向別人購買的某些農產品,並擴大農產品和工業品出口;認真節約,英國人在食品和服飾方麵不要消費外國商品;用節省國內對自然財富消費的辦法以利增加出口這些商品;降低出口商品價格,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保證出口商品在國外市場上暢銷,從而在國外市場競爭中取勝,並占領國際市場。

4、重視發展航運業和轉口貿易事業

托馬斯。孟十分重視發展航運業和轉口貿易事業。他認為,用自己的船隻運送出口商品,不僅會得到商品在本國的售價,還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潤、保險費用和運費,從而增加國家的收入。

5、保護關稅主張

托馬斯?孟提出了保護關稅的主張,即對進口由本國消費的商品課以重稅。但是,對輸入的外國的貨物,凡是要再運出的應予以照顧,不要征以過重的關稅。他認為,這樣可以鼓勵出口,限製進口,從而達到出超,使國家在每年收入中積累更多的財富。

四、威廉?配第在《政治算術》中提出的研究對象

1、配第和他的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威廉。配第(1623——1668年)是古典經濟學說在英國的創始人。他的經濟著作中還存在著濃厚的重商主義的見解。威廉?配第在《政治算術》中提出的研究對象是財富及其管理。

威廉?配第在《政治算術》一書中說:“產業的巨大和終極的成果,不是一般財富的充裕,而是金、銀和珠寶的富足。??????它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財富。”

2、配第是由重商主義向古典經濟學過渡時期的經濟學家

威廉。配第雖然是古典經濟學說在英國的創始人,但他是由重商主義向古典經濟學說過渡時期的經濟學家,他對國家經濟生活的一係列觀點接近重商主義者,其中包括:按照重商主義的精神看待人口問題,錯誤把貧困的真正原因歸結為人口的稀疏;在《政治算術》一書中專門論述了殖民擴張主義思想。

第二節重農主義體係的研究對象

一、重農主義經濟學體係及其特點

1、重農主義及其特點

重農主義是出現在18世紀50到70年代的法國的一個古典經濟學學派。重農主義創始人魁奈、杜爾閣等,創立了比較完整的重農主義理論體係。

重農主義的學說特點,主要表現在它的理論體係的矛盾性上。重農主義理論體係反映了法國資產階級在其革命前夜的利益和要求。但是,重農主義理論體係卻帶著濃厚的封建主義的外觀。他們一方麵要試圖建立嶄新的資本主義經濟,但又貶低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工業。馬克思說:“實際上,重農主義體係是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第一個係統的理解。”

2、重農主義的研究對象

在重農主義認為,社會財富是農產品,社會財富的真正源泉則是農業。他們把資本最先得以發展的工業部門看成為生產部門,是農業的附庸。

他們抨擊重商主義者對社會財富及其來源的看法,明確指出貨幣並不是國民的真正財富,隻是一種流通手段。並強調積累貨幣是一件壞事。對外貿易不是國家致富之源。

二、布阿吉爾貝爾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布阿吉爾貝爾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阿吉爾貝爾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在法國的創始人

比埃爾?勒?庇遜德?布阿吉爾貝爾(1646-1714年)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在法國的創始人。

布阿吉爾貝爾批判了重商主義把財富等同於金銀貨幣的觀點。他指出,農產品是真正的財富,農業是財富的源泉。一切財富都來源於土地的耕種。

2、布阿吉爾貝爾反對重商主義者積累貨幣財富

布阿吉爾貝爾說,貨幣不能吃也不能穿,它隻能作為交換和支付使用,貨幣本身並非財富。

布阿吉爾貝爾還認為,貨幣及其積累是人民的貧困和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他指出,人民之所以發生特別巨大的災難,就是因為人們追求貨幣財富,貨幣積累本身成了目的,貨幣也就成為殘害一切人的劊子手了。甚至認為金銀是商品中最卑下的一種。

3、布阿吉爾貝爾研究了財富減少的原因

他否定了當時法國對財富減少的原因所提出的各種見解,其中包括:貿易凋敝;資金不足;國王的收入增加。他指出,法國財富減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減少。

三、魁奈認為財富是農產品

1、魁奈創立了完整的重農主義體係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創立了完整的重農主義體係,使他成為重農主義創始人。他在《人口論》、《賦稅論》中提出了與重商主義完全對立的觀點,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認為財富的增長應先於人口的增殖,並提出改革稅製,實行單一稅的主張。

2、魁奈反對重商主義把貨幣和財富混為一談

魁奈認為,貨幣不是國民的真正財富,它的職能隻是流通手段,貨幣如果被置於流通之外,不與其他生產物相交換,便不能促進國家財富的經常再生產。他並認為,積累貨幣是件壞事,貨幣積累越多,國家越貧困。他批判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當作財富的源泉。

3、魁奈的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魁奈認為,財富是由土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財富的真正源泉是農業。隻有農業生產才會使物質本身增加,即使用價值的增加,而在其他經濟部門,隻不過是把已經存在的物質因素結合起來,也就是把各種使用價值結合為一種新的使用價值。但並沒有使物質本身增加,沒有創造財富。因此,他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生產領域。

4、魁奈的剩餘價值理論

魁奈認為,農業不斷生產出產品,除了補償生產中耗費的生產資料、工人的生活資料和農場主的生活資料外,還有剩餘產品,即“純產品”,這種“純產品”就是產品的價值超過該產品生產費用的餘額,表現為使用價值,即表現為物質形態。可見,魁奈已經確認剩餘價值不是像重商主義者所說的是在流通中產生的,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魁奈關於剩餘價值真正來源的正確論述,為科學地研究資本主義生產奠定了基礎。這是魁奈在經濟學說史上的重要功績。但是,魁奈並沒有科學的價值理論作為基礎,這就使他不可能把剩餘價值歸結為由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