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棚這邊一邊采摘一邊建設, 有些蔬菜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看漲勢也能估計個大概,這幾個月沒白忙乎, 刨除人工和各種成本, 能盈利不少。
大棚種菜隻是譚帥接下來計劃的一小步,他瞄準的是西伯利亞地區新出的土地開發合作政策。
土地製度轉軌已經提出來好幾年了, 因為俄國動亂自後, 原有的集體農莊相繼解體,大量土地棄荒, 農業情況倒退幾十年,所以即便俄國國內反對聲音很多,但以譚帥的了解, 這件事情雖然慢, 但是以後一定會實施,這片荒涼的土地,早晚會因為低廉的租賃金而吸引許多目光,他要做的就是搶占先機。
黎陽在拖拉機廠和工程師們交流學習的時候,譚帥見了不少人, 他申請的新的試驗田終於通過了審批, 合同協議上寫著四萬公頃, 但是達成合同約定的條件, 才能取得全部的租賃權。
黎陽翻開合同的時候驚呆了, 一公頃土地的租賃費用才幾十盧布, 折合下來還不到十塊錢,四萬公頃的土地, 整整六十萬畝, 一年的租金竟然還不到四十萬……
要知道, 他們今年才蓋成的大棚,刨去材料和建設成本,掙的錢都不止這個數目。
而且,這還隻是一個初步的試點。
合同上的條件附加了譚帥要在當地建立相當規模的加工廠,以及要雇傭一定比例的俄國工人,但是想到用這麼便宜的價格就能在那麼大片的土地上種莊稼,黎陽心頭無比火熱。
土地不僅代表著糧食,還需要大量的農業機械耕墾和收割,很顯然,這個合同不單讓黎陽看到糧食滿倉,還能想到以後再有人來這裏開發,都是他們農機的客戶。
西伯利亞一千多萬平方公裏,他們承包的隻是一小塊,其他投資者占有剩下的土地,需要的農機數量可是不小,就算是啃下一部分,這裏的拖拉機廠以後的盈利可想而知。
想到以後一手賣糧食掙錢,一手賣農機掙錢,黎陽十分激動,連譚帥頭發上的水掉到床單上都沒發現。
不用問,單看他的神情,譚帥就知道黎陽在想什麼。
俄國動亂這幾年,價格失序,燃料和各種工業品價格漲的最快,糧食上漲的速度是最緩慢的,譚帥有別的辦法比種地更掙錢,但是他要回國守著農機廠,不能再在這裏花太多的精力。
譚帥的動作很快,剛和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就開始做準備。四萬公頃的土地暫時分成幾個農莊,計劃是集種植、養殖、倉儲加工和深加工為一體,工程不小,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逐步完成。
明明兜裏沒有一毛錢,張嘴閉嘴就是百萬千萬的投資……黎陽聽了兩次就不再去了。
雖然黎陽不跟著,他也沒逃過,拖拉機廠這邊俄方股東找到他,希望譚帥能繼續加大出資,幫助拖拉機廠走出現在不溫不火的境地。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本來俄國現在經濟就不好,發展國內的農機廠才是譚帥想要做的,譚帥並不打算在這裏繼續花錢。
這事已經不是第一次提起了,譚帥早就說清楚了,擔心拖拉機廠的未來,一些俄方股東想要退股,譚帥答應的十分痛快,花了五十多萬美元收購回來許多股份,現在拖拉機廠的股份在他手裏的超過了九成以上。
這筆錢譚帥也沒借,他把在莫斯科的剩餘貨物折價給了大毛和一個蒙古商人,準備把這邊的事情了解就回國。
海城那麼一大攤子事情,譚帥早晚要回去,大毛他們也早就知道,他們也想回去,但是又不知道回去能幹啥,俄國這邊做了幾年,還算是很掙錢,隻等著國內那邊再有啥營生,他們再回去。、
譚帥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黎陽一直在拖拉機廠,他同一些技術人員一直交流溝通,有幾個年輕的願意跟著去海城。
這幾年俄國的變化老百姓最清楚,明白再也回不到過去,海城那邊有新型發動機,以後的發展肯定比現在的拖拉機廠好,與其以後再經曆一次動蕩,不如抓住這個機會。
黃立安小朋友暑假末,黎陽等人坐飛機回國,正好趕上侄女的滿月酒。
左敏生了個小丫頭,雖然夏天坐月子,但也沒受什麼罪,母女兩個的臉一樣圓潤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