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到現在雖然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記得我研究生畢業後剛剛到電視台工作時的情景。那種好奇和自豪的神態現在想起來都仿佛就在眼前,因為那個時候電視台對於人們都有一種神秘感,走進電視台,滿眼都是一些專業設備,是在其它行業看不到的設備。而現在你再到電視台去看的話,除了一個演播室還有點神秘感以外,其他的東西再也不會讓你有奇異感了,因為電視台現在到處都是電腦,就是你家裏用的電腦。所以,我在這本教材的扉頁寫道,“電視片製作——一種普及化了的大眾傳播工具”。既然技術上不再有那種神秘感了,那麼電視片製作是不是真的就走向普及化了呢?其實,在電視片製作的背後,還是有很多技術成分需要認真去學習的。我在地方台幹了幾年以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來到了中央電視台,在《走近科學》欄目組一幹就是五年,隨著《走近科學》從中央一套、二套到十套一步步走來,從做5分鍾的科學人物到做30分鍾的專題節目,從模仿老師、跟著老師學習,到獨立承擔新頻道的試版節目,現在回頭看看,辛苦和收獲同存。剛去的時候,我是頂著博士的頭銜去的,而且還有在地方台工作的經曆,著實唬了別人一把。但是我放下架子(其實也沒有什麼架子),虛心學習,最終成為了一名成熟的編導。記得第一個節目剛接過來做的時候,光稿子我就改了12稿,而且有的時候改稿,我要到老師家裏去,當時這位老師住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宿舍,每次我都是騎一個小時的車趕到他家去聽他的意見,那是非常辛苦的。當時我的編製並不在電視台,是在一所大學裏,大學裏的工作不能耽誤,還要幹電視台的活。當時我所在的欄目組是不允許兼職的,隻有我是一個特例,倒不是因為我有什麼背景,而是在某些片子的把握方麵我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有一年,我所在組統計一年電視片製作播出量,結果我這個兼職反而取得了第一名。
現在不在電視台做了,回過頭來全身心教書,就想把自己在電視片製作的方麵的一些經驗總結一下,傳授給自己的學生。2004年,我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首次開設麵對全校的公選課,希望跨專業的學生來選修這門課,我力圖用最簡捷、直接、方便的途徑,教會他們製作一個電視片。為什麼希望其他專業的學生來選這個課呢?因為我自己就不是學電視出身,而且在做電視的時候,我發現,在我周圍,電視片做得不錯的人,很多並不是專門學電視的,所以這給了我一點啟示:跨專業的人士做電視也許可以比專業人員更強。當然,這裏麵絕沒有貶低那些專門學電視的人意思,隻是想說明電視片製作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它正在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人人都能掌握的一種大眾傳播工具。而且,電視節目的製作正在走向專業化,這個專業化不是我們說的電視專業化,而是行業專業化。也許你看過發現和探索頻道的節目,在讚歎這些節目的同時,你也許不知道這其中有好多並不是電視專業人士製作的,而是片子裏所反映的專業領域的人士製作的,如果你也有這樣一個夢想,那就請加入我們的隊伍吧。實際上,電視行業化以及媒介行業化是大勢所趨,比如說學金融的從事金融媒介工作,學科學的從事科教電視節目的製作等,對媒介行業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以此為契機,在職業的選擇上尋找新的機遇。就是不以此作為自己的主業,電視片製作也是未來新世紀人才所必備的素質之一,我們說它是一種普及化的大眾傳播工具,是新世紀人才提高素質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