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槍棒本事下無雙無對的那般忒過樹大招風的稱譽,盧俊義雖然不至於因此而狂妄自大,但按他水滸原著裏途經梁山泊時敢插著兩麵旗主動挑釁的行徑,為人也自有些自矜傲氣。嘴上雖不,可本來也絕對不想有誰於馬戰槍法上當真能勝過自己,無論與自家兄弟切磋,還是殺陣中與敵手廝殺鏖戰,也都是暗中卯足了一股勁,而不願墮了玉麒麟槍棒下無雙的威名。
然而這些年下來,參赴千軍萬馬的戰陣廝殺越多,盧俊義的心思也已經慢慢的發生了轉變。而從先前的史文恭,再到後來聚義兄弟裏麵同樣以馬戰使得槍矛技法見長的林衝、杜壆、王寅等眾多好手比試切磋時,高手過招勝負在一線之間,幾員使槍的好手或是鬥個不分伯仲,或是稍有不慎敗了一回,期間盧俊義至多與其他兄弟達成平手,除了對陣蕭唐,的的確確一次也都沒有敗過。
然而數年過後,年事漸高的盧俊義,在一次比試切磋中,卻是敗了更為年富力強的楊再興手上
眼見楊再興那子歡呼欣喜的模樣,盧俊義絲毫不覺氣餒羞惱,心中反而感到一陣釋然的輕鬆,這也使得他感悟念道:雖然人有生老病死、國有盛衰興廢,而一個人的馬步戰武藝就算練到打遍下無敵手的境地,也隻能成就一時之名,唯有為國家建功立業,方才能立下不世之功。我當年雖被世人讚槍棒本事下無對,但是人既終有一老,都不免要被後生迎頭趕上,古往今來多少人自詡所向無敵、勇冠一時,可又有多少能在世上留得個好名?
甚麼下無對的武名,就留個後輩們爭去吧人生在世機關算盡,至多也不過百年陽壽而已,就算亦不能保我齊朝便能千秋萬代,可趁著仍能為哥哥所用時提攜後生才俊,好歹撐持得如今國家恁般軍中兒郎的尚武血氣不失,也隻盼得能將我朝國事強盛氣象延續下去,自是越久越好
盧俊義隨後便一門心思的撲倒提攜軍中後輩的職事上,時常至殿前司提舉教頭司署,以及京師講武院言傳身教。起碼單論馬戰武勇,盧俊義也仍是軍中屈指可數的上將,而憑著這些年來的治軍用兵閱曆,他自也足以點撥得武職門生所有收獲,哪怕甚行軍要略、練兵禦將、攻守定謀的兵家本事,盧俊義尚還比他於相州設廬授徒的同門師弟嶽飛差了不少的火候,可在任期間自是盡職盡責,也栽培得不少善用槍的軍中後起之秀。
直到盧俊義壽終正寢,他於宋朝末年時被世人傳揚槍棒本事下無雙的讚譽,以及為齊朝建元開國、開疆拓土時所立下的戰功事跡也都盡被記載於齊朝的名將傳記當中。雖然盧俊義論治軍用兵、謀斷決策並非不算是一等一的帥才名將,但是對於後世那些喜好評論甚“一呂二趙三典韋”、“隋唐十八好漢”給曆朝各代名將武藝排位的人們而言,盧俊義在宋末齊初時節猛將的武藝排序,卻也是要高於後來畢竟親自參赴戰陣廝殺機會有限的齊朝開國皇帝蕭唐
如此盧俊義的威名代代相傳,流傳後世得讚宣揚,自是有詞為證:慣使得槍棒,護身龍絕技無倫。殺場臨敵處,衝開萬馬,掃退千軍。更是忠肝貫日,壯氣淩雲。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馬步軍中推第一,群豪數內為尊,丈二鋼槍無敵手,身騎快馬騰雲,人材武藝兩超群,梁山盧俊義,河北玉麒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