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瓊英、張節這一家三口彼此配合的衣無縫,周圍更兼有大批的精銳親隨騎軍護衛衝殺,他們也盡可放手施展出飛石打將的絕學。就算葛邏祿眾部當中也有眼明手快的馬戰好手,便是僥幸格蕩、躲避開第一顆石子,也決計無法躲過接踵而來的飛石!
本來葛邏祿人糾集來的眾部頭人騎將,也都是於各地頗有名頭的勇士,然而如今卻實難躲避開那追魂奪命的飛石打擊,未過一時片刻的功夫,被張清一家三口打傷的所謂成名勇士,便已達二十七人之多!如此一來餘部軍騎群龍無首,也隻得倉惶的各自為戰,又是被金節、葉清二將所統領的軍旅給攔截住了去路,也終究難以避免被悉數殲滅的命運!
直到眼疾手快的張清又扣住三顆飛石,幾乎在同一時刻以彈、甩、拋的手法打將出去,率領著葛邏祿眾部阻截襲擾齊朝大軍的首領雙目與喉結被狠狠打中,而當即烏珠迸裂、喉骨凹碎之時,殘存的抵抗餘眾也盡被張清所部齊朝銳騎殺得盡了,唯剩下一撮敗兵伏在地上,隻是哀嚎乞降。
戰事方自罷了,瓊英便又連忙上前關切的對自己的愛子問長問短。雖然仍不免有些尷尬和忸怩,可張節也仍是耐心著回稟,以教母親安心。而張清策馬而來,眼見這娘倆恁般模樣,也不禁對張節道:“不過待你再大些時,我們為人父母的也終究不能一直看覷著你。早晚自立自強,在軍中隻憑你的本事建功立業,不過在此之前,便就由著你娘多關懷照拂你便是。”
隨後齊朝穩定住西域局勢,張節因功轉遷,的確也不能一直在自己父母的庇護下享福蔭功名。而按原著軌跡,這個梁山沒羽箭的遺腹子長大成人後曾奔赴國難,打破金軍四太子完顏兀術的軍旅,為人自也是好強爭氣,而後待張節親自統領一路軍馬,於參赴齊朝與塞爾柱等帝國聯軍發生的衝突戰事當中,於恒羅斯一役飛石連打十四番將,當真也完全繼承了他父親張清絕學與聲名,隨後陸續也統管飛捷軍等幾支齊朝聞名的強軍勁旅,被讚稱虎騎將才,而一如既往的為國家建立功勳。
至於蕭唐、張清、瓊英、張節皆會使的飛石打將絕學,也並沒有成為齊朝宗室亦或張家將門的家傳本領,隨後最是資聰穎的燕青也曾學得,也憑此另有一番造化。而這個被蕭唐謂之做“彈指神通”的飛石絕學,於後幾代也有齊朝軍中馬戰本事以迅捷伶俐而著稱的將才學得,若是溯本求源,比起施展飛石絕學機緣有限的開朝帝君蕭唐,軍中武人後輩也更是緬懷讚梁山沒羽箭這個齊朝的開國功勳大將
而張清、瓊英從西域班師返程途中,也曾至河東路前去尋訪拜望傳授他們這絕學本事,更是促成了他們這對璧人姻緣的池秀士。可惜池嶺地界的幽宅已是人去樓空,卻不知池秀士卻又往何處雲遊去了。
待張清、瓊英返回大名府官邸,張清也仍是督管著所部兵馬諸般軍政事宜,與瓊英一直鸞鳳和鳴、恩愛情深。時光流轉、歲月更迭,直到他們夫妻二人皆以是古稀高齡,終究不免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而與原著中這對恩愛夫妻生離死別的悲劇截然不同,張清、瓊英在滿堂子孫後代看覷之下,兩人並肩臥在塌上,似乎依然意識到了甚麼,張清與瓊英緩緩轉過頭來相視對完,眼中情濃意切之色,似乎與當年他們初見時別無甚麼分別。
張清與瓊英默默相視著,卻都露出了幸福的笑意,隨即都緩緩的伸出手牽在了一起,兩人這才慢慢的闔上了雙眼。夫妻二人一並攜手,安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