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乞顏部俺巴孩借助齊朝大軍之力鏟除了西麵的勁敵乃蠻部,也得賺取暴利,且進取奪下西麵幾處水草豐茂的去處,自是歡喜地的有與馬擴親近一番之後,便率領族民班師撤返而去。
然而俺巴孩卻也並沒有意識到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的蒙古高原如今東、西兩端也已盡被齊朝牢牢的打下了根基,而能夠加大力度推廣齊朝衛盟製之時在以後對大漠所將帶來的格局影響
至於解珍、解寶兄弟,他們哥倆率領山魈軍、步跋子眾部山地步戰精銳伏擊襲殺乃蠻部太陽汗幹爾律立下大功,隨後也奉旨班師返回中原,然而經蕭唐首肯,所部軍旅各自趕回本職戎衛軍司之時,解珍、解寶兄弟卻是往京東路登州地界趕去。趁著閑暇時要去探望他們的表姐顧大嫂,乃至於登州鄉土安住的聚義兄弟。
故地重遊、更是衣錦還鄉,解珍與解寶行至登州治所蓬萊城外不遠處,又途徑他們原本居住的故地之時,兄弟二人相視一眼,隨即心領神會,而教隨行的軍漢暫候,哥倆則又備置起窩弓藥箭、弩子鋼叉,而進入在登州地界他們兄弟曾經賴以生存的那片深山當中
就算如今已是開國功臣、元老勳將,可解珍、解寶仍是按當年走親戚拜見表姐時的習慣,要親手捕獵些飛禽走獸野味,再去拜見表姐顧大嫂與登州地界的聚義兄弟把酒歡言。哪怕如今都已是誥命夫人、的尊崇身份,他們血親摯友彼此間相處仍是一如既往,還是當初的模樣。
隨後解珍、解寶兄弟回朝主要擔負操習能輕足善走,適用於在深山老林中作戰的軍旅職事。以他們二人的出身能力,以及多少年來的戰事曆練自也足以勝任。而當初因他們哥倆引薦,得以投從蕭唐效力,卻於討滅金國戰事當中主動請命攀高探覷敵情,可惜遭遇金軍伏擊而跌崖身死的劉二、劉三兄弟兩個因投齊朝從軍為將,得享官身爵祿,而在戰死之前便已成家生子。
本來是遼國漢人貧苦獵戶出身的劉二、劉三,自也不必再與他們的父親劉一那般,父子三人皆以簡單粗陋的名頭相稱,他們哥倆的子嗣分別喚作劉繼恩、劉繼義,有解珍與解寶照托培養,也各自延承得他們父親的本事,在長大成人後也都投軍入伍,並是被調撥至解珍、解寶兄弟統管的以山地作戰為主的步陣銳旅中赴職。
如此解、劉兩家子孫後代,也多有投身入就山魈軍、步跋子等軍旅從軍為官的,針對於齊朝後來討伐叛亂部眾,尤其是撮仍舊占據山林嘯聚的綠林惡匪,能夠於山地丘陵地等地形所展開的戰事當中累建功勳。若要追本溯源,齊朝後幾代但凡是曾在山地步軍中任職效力的將士,也都會記得劉家將門先人劉二、劉三,當然更會對雙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這對兄弟的名號銘記於心
而解珍、解寶二人在任期間兢兢業業,但有閑時也時常去登州家鄉故地看覷族親摯友。直到告老還鄉之時,仍是重返故地,隨後能得與表姐顧大嫂,還有孫立、孫新、鄒潤以及最後一個重返登州故裏安住的兄弟朝夕相處、相互照應,終日自是舒暢歡言、享的閑樂,而以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