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章 嶽鵬舉,武穆遺書?名將之師,仍是千古流芳(2 / 2)

嶽飛則仍是一如既往,把所有精力都貫注於為中原江山社稷培養治軍統兵的將才之上。隨著齊朝與西遼國戰的爆發,在後續戰事當中,也已有學有所成的軍中後起之秀,奉朝廷鈞旨奔赴沙場,而當中由嶽飛曾點撥教導的璞玉之才當中,以魏勝戰功居首。

隨後三四十年的時間裏,拜到嶽飛門下師從學習兵家本事的少壯青俊陸續出仕齊朝,後來軍功顯赫的名將便足有二十幾人之多。而嶽飛又結合其以往出陣殺伐的兵家軍事心得,編著兵書,其中諸凡定謀、審事、攻伐、守禦、練卒、使將、布陣、野戰以及動靜安危之勢,用正出奇之道,無不詳加闡述。後來這本兵書也得以通過出山的弟子流傳開來,成為齊朝統兵將領拜讀習研的典籍之一。

隻不過當這本兵書傳到了蕭唐手中時,他卻不免心中腹誹道:以如今嶽飛賢弟的境遇,這本兵書再要喚作《武穆遺書》恐怕就不太適合了吧?

而這本名為《鵬舉武略》的兵家典籍得以流傳後世,也成為中華軍事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兵法著作之一。

直到嶽飛以七十二歲高齡逝世,也仍舊履行著自己的誓言未曾出仕齊朝,哪怕他為國家已培養得眾多武略兵家將才,堪稱是桃李滿下。而嶽雲、嶽雷、嶽霖、嶽震、嶽霆乃至嶽家第三代嶽甫、嶽申、嶽經、嶽緯、嶽琛、嶽珂等眾多孫輩,再到後世子孫或是做為保家衛國的武官,或是做為造福於民的文臣世代於齊朝任職。當中又要以嶽雲的功績最為顯赫,而後也曾積累戰功被升遷至樞密院身居要職,身後得追諡武穆,成為效忠於齊朝兼為武勳將門、文臣世家的嶽家有爵祿封號的先人

而相州湯陰嶽飛故裏,蕭唐但有出巡察視的機會,隨後也曾七次前來探訪,兩人每次相會敘舊時,也都是推心置腹、直抒胸意直到嶽飛身故,大殯之日,成群的齊朝軍將紛紛前來悼念候設祭,除了尚還健在而當初曾跟隨嶽飛轉戰殺伐的嶽家軍舊部將領,以及當初嶽飛於蕭家集中盤住時也曾結下情分的梁山派係功勳,更多的是待他一直奉為恩師的名將帥才隨靈相送。

哪怕嶽飛就從來沒有出仕齊朝做過一日的官,但是眾多早已權掌一方軍政大權,且在齊朝軍中德高望重的宿將勳帥齊來相送,身後事也辦得極盡哀榮

而嶽飛妻室李娃婉拒了齊朝欲封她為誥命夫人的好意,自有嶽家子孫奉養,三年之後病逝身故,安葬於自家夫君與嶽母姚太夫人墓旁。生時雖不肯為齊官,但便如宋朝追封漢末時節的前朝先人關羽為“義勇武安王”、清代則奉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齊朝帝君,隨後遂禦題為“精忠之廟”,為嶽飛建功德院,以享後人奉祭

非是做為中華史上的民族英雄而蒙受千古奇冤之後身死,這的確也不免使得嶽飛在後世的聲名打了幾分折扣。然而他浴血抗金,始終貫徹其對宋秉忠的理念,然後卻又有與齊朝開國皇帝蕭唐之間互為敵手,而後卻仍是惺惺相惜的佳話,再加上同樣才華橫溢的嶽飛又有《鵬舉武略》以及無數詩詞名篇流傳於後世,這也使得他仍舊會是中華史上知名度最高,乃至被後人頌讚其品性風骨聲名最好的名將之一。

更何況嶽飛又栽培得眾多青史留名的齊朝名將,這也使得他在後世聲名雖然沒有達到孔子“至聖先師”那種境界,但是他“名將之師”的英名流傳下去,而得以千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