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投從蕭唐伊始,淩振幾乎沒有受調遣趕赴戰場最為凶險的前線親冒矢石廝殺,但也全因他經過蕭唐提示,而研發得射程威力等同於回回炮的巨型投石炮具屢建功勳,在多次攻城戰事能夠順利的摧毀敵軍城垣壁壘。也可以若是沒有淩振的助力,多少年來的仗打下來,恐怕還將會有大批的梁山聚義兄弟不免戰死沙場。既然也絕對可稱得上是居功至偉,淩振如今爵祿等同於開國公,所受封賞也完全不遜於當初統領得梁山馬步軍的正將級別。
然而對於淩振來,無論當初在汴梁軍器監署坊內隻做個芥子大的官,還是如今已是貴為國公的尊崇身份,他也仍願意悶頭搞新式炮具的設計研發。隻是投石炮具發展到了回回炮相等級別的程度,似乎也很難再有甚麼突破。淩振終日冥思苦想,但一直都沒有甚麼實質性的進展,也難免愈發的愀然不樂。
直到再次得蕭唐宣召覲見,敘兄弟情誼之時淩振也不由傾訴他這些時日煩悶的因由。而蕭唐仔細傾聽著,驀的他眼睛一亮,又立刻取出紙筆勾勒圖畫起來,隨即向淩振闡述其自己的想法。
淩振起初雖然不解其意,可如今恁般時節畢竟利用火藥引燃的爆炸型火器已得到廣泛的應用,隻是尚需要利用投石機將其施發出去。淩振發了大半輩子的炮具與火器,並曾親自著手改製震雷等爆炸火器,對於自己最為熟悉的領域他自也有著舉一反三的理解力。更何況淩振先前也曾見識過,當年曾與劉錡通力合作,如今也早已投從齊朝,而同樣善於改製研發火器的能臣陳規,他可已然發明出裝火藥於筒內,而點燃尾端引線,以燃燒的火藥噴向敵人的管形火器了
是以隻過了一時片刻,淩振頓覺腦中靈光一閃,他再覷向蕭唐時臉上那欣喜的神情,就與當初他們兩個初遇時彼此交流心得,也完全能夠理解對方的構思時那般情景十分相似。
商討的稍有眉目之後,也須著手實踐,淩振甚至忘了向蕭唐稟告退,便一溜煙的離開了大內皇城,疾奔回工院內專供自己閉門研究的官署之內。
鋪宣紙、執狼毫,淩振也渾然不顧自己的手上沾染得點點墨跡,他入了魔怔也似的,便急不可耐的在紙上畫起圖形來,想著蕭唐對自己提出的構想,又回憶著陳規所發明管形火器的構造,淩振腦海中的構思已然成形,他雙眼直勾勾的望著自己劃出的圖形,再做勾抹塗改,而另取宣紙再要重新作圖時,淩振口中還敘叨叨的念著:“用銅或鐵為具,如筒狀,中實以藥,而以石子或火器塞其口,旁通一線,用火發之隻需注意這火藥的劑量,以及擇選火器炮彈的規格成,能成,俺看應該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