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西路鄆州,而於宋宣和元年被升為東平府治下的獨龍岡地界。
當初共同把持著獨龍岡地界的李、扈、祝三莊,身為齊朝開國功臣的李應本來的故宅家園當初雖然被宋江、吳用設計一把火燒成了白地,卻蒙蕭唐恩許,降至命東平府衙發派民夫重建莊園府邸,規劃田畝,而不廢李應祖上基業;而扈家莊扈三娘貴為齊朝皇妃,扈成則於轉運使司位居高官,扈家子弟得勢興旺,自然也有扈成的體己族親返鄉打理著莊院農商營生;
至於當初獨龍岡上最是強盛的史家莊,當初被蕭唐、宋江統領的綠林聯軍打破後雖然未被洗蕩村坊,大多鄉民得以幸免於難,但祝朝奉、祝永金、祝萬年一脈族裔已死絕了,再沒地方上大戶豪強坐鎮,也隻有推舉的保正管理戶口治安,又在同處於獨龍岡上李、扈二家也日漸強勢興盛,而成了祝家村此間村坊又經曆金虜、劉豫兵劫禍亂,半數以上的祝姓莊戶離開鄉土各謀生計,如今聲勢也是大不如前
然而忽一日,卻有東平府調發來的眾多土木工匠在權管工程營造的工房胥吏帶領下到了祝家莊,並大興土木,修葺原本屬祝朝奉家的府邸,這也驚動了不少祝家村鄉民出來一探究竟。
祝家舊時府邸門前,有幾個鄉民攙扶著個看來已經過耄耋之齡的長壽長者朝著正安排工匠民夫勞作的工房胥吏那邊走去。雖然此間村坊鄉民仍多是姓祝,這個老者卻複姓鍾離,但他因為人和善,當初雖久經戰亂卻一直守著鄉土,如今做為祝家村中最高齡的長者也甚得村民擁戴。
而鍾離老人被攙扶至那工房胥吏麵前時,便疑惑的問道:“這位相公,遮莫是另有他處的富戶要遷至此處?這祝家村周遭盡是盤陀路,旁人不知底細,七轉八繞的易走入死路,是以也甚少有外來的員外與莊農會遷居至此如今祝家村人丁稀少,也遠不及同處於獨龍岡上李、扈兩家富庶,卻不知是哪裏來的員外富賈肯移鄉搬來?為何又勞煩府衙工房的相公出麵主持?”
那工房胥吏眼見鍾離老人是年長的老者,遂也客套的回複道:“老人家有所不知,李家莊李大官人李相公府邸得陛下恩準,得以重修複興,加上扈家如今盡是皇親國戚、顯爵達官的鄉土故地,如今好生興旺,也唯有祝家莊昔日之主當初不識好歹,還出了祝永金那等遭世人唾罵的無恥人,又因祝家莊周圍地勢複雜,倒牽累得此間鄉民貧苦
如今陛下另將此處府邸賜許功臣,隻待此間府宅修葺事畢,也另有人前來打理村內諸般事宜,以重振這祝家村鄉民生計。如此教老人家與此處鄉民豐衣足食,更能安居樂業,隻不過這祝家村的名頭屆時多半是要改了。”
鍾離老人見麵露喜色,隨即又追問道:“這祝家府邸,朝廷既是要賜予有從龍之功的顯貴相公,能與李、扈兩家彼此照應相助,對鄙鄉百姓而言自然是大的好事,卻不知那位相公的名諱如何稱呼?”
工房胥吏笑言回複道:“老人家若是久居於祝家村的本土鄉民,想必也識得那位相公的名頭,他便是當初李相公府中管事,而在江湖中走動時曾被喚作鬼臉兒的杜興杜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