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嶽飛離開汴梁,北上趕往大名府宗城縣義父周侗墳庵前去祭拜守墓。而張憲、嶽雲二人卻留了下來,且由張憲親筆寫下文書,於蕭唐詔諭聖旨一並發往原宋境治下各處州府,召集嶽家軍諸部將士至汴梁會合。
本來被拆分開來分別調撥至各處州府的嶽家軍部曲,以及那些也被誣蔑牽連而被除名勒停、迭配編管的眾部將佐、幕僚也悉數被複職啟用。而接受原本視為反賊叛逆的齊朝皇帝降詔宣召,那些對本來的主帥嶽飛萬般敬崇的眾多武將謀士有人遲疑不決,有人仍打算抗旨不遵
然而畢竟嶽家軍眾將士除了個別奸邪人,但凡是戰陣上肯出生入死的驍勇悍將,當初更受嶽飛的耳濡目染,如今要聽從本來一直處於敵對關係的齊朝皇帝宣召,心思難免轉不過彎來。可當他們同時也都受到張憲發來的書信之後,得知嶽元帥曾身陷河南府官獄之內,連同他與嶽雲險些被秦檜奸黨爪牙所害,卻是被齊朝派遣的精兵強將迅速攻克城郭,及時救下嶽元帥,而後得蒙齊朝皇帝蕭唐召見,嶽元帥也已然歸隱等消息之後,那些本來難免仍對齊朝懷著抗拒心思的將佐幕僚詫異過後,也都不約而同的改變了主意,決議趕赴汴梁,去尋張憲、嶽雲明明白白詳問個清楚。
數日過後,先是張顯、湯懷抵至汴京,由齊朝將士傳報引領,終於又得以與內黃縣麒麟村一同長大的發王貴相會,如今既不會再因各為其主,沙場上相逢難免仍要兵刃相見,三人又是久別重逢,自是喜不自禁。而當聽聞嶽飛雖然仍拒不肯投效齊朝受封任官,但也無意再與昔日的恩兄蕭唐為敵之時,張顯與湯懷感慨唏噓,然而他們以往終日憂慮蕭唐、嶽飛二人之間再重逢時難免自相殘害的情形也不會再發生,心中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近半個月的光景裏,隨著徐慶,姚政、王經、龐榮、胡清、李道、孫革、黃縱等嶽家軍眾部將官幕僚也悉數抵至汴梁,先後親眼見到本來與嶽元帥一並被誣蔑下獄的張憲、嶽雲二人,也確定了張憲發來的文書內容確鑿屬實過後,大多將佐謀士的反應也是感慨萬端,也為嶽元帥終究沒有被權奸設計害死而十分欣慰。
其中也是相州湯陰出現的驍將姚政當初與嶽飛、張顯、湯懷、王貴幾人相處的時日也久,他思付片刻,也不禁長歎道:“嶽元帥竭慮苦勞久矣,便是高官厚祿,可在軍中與眾將士同甘共苦,也一直過得清苦,如今既肯放下他身上一直背負的擔子,也合當安享安樂日子而他仍是執意不肯為齊朝效命,但嘴上雖不,可也記掛著齊朝皇帝的恩義情分
而嶽元帥趕赴河北拜祭他義父走的恁般急,不等候與我們這些生死與共的軍中兄弟相見,遮莫也是因終不便把話敞開了,囑咐我等仍要憑戰功立業揚名,把一身本事賣於帝王家,也就唯有投從了齊朝是以自行退隱為民,教我們眾將士全憑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