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章 壯士斷腕,名將的抉擇(2 / 2)

戰爭到了這個份上,已經成為雙方主帥戰略層麵上的博弈,非是謀一城一隅,而務必須衡量敵我雙方全盤進退攻守間的利害得失。隻不過吳玠這邊既得宋廷將西線防務要事交托到自己手中,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在宋朝而言卻最容易招致國君與權臣猜忌,不得已吳玠一麵須要保存實力,一麵卻還要派遣快馬速往宋廷陳情奏請。否則哪怕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而有所取舍,奸臣自會坑你,而雖有一腔熱血卻不曾設身處地體察過戰局的所謂忠直臣子也可能會彈劾抨擊你畏敵怯戰、不施救援而致使疆土淪陷,也就如當初種相公被朝廷逼到了份上,而存萬一的可能主動撞進金軍的包圍圈一般

戰事延續到以後數個月的時間當中,雖然前線雙方將士都在流血犧牲,但是當中最會感到焦頭爛額的,也是那些原來與齊朝接鄰軍州的宋軍守將。守城一方雖然能盡可能消耗攻城一方的軍力,但同樣也意味著己方徹底喪失了戰略上的主動權,而久盼不得有援軍前來,幾個月的時期之間,沿鞏州、隴州、秦州等宋廷治下軍州相繼告破,除些許強攻奪取的城郭以外,其餘各處因苦盼也不得同僚援手,相持了一段時日,也是先後豎起降旗,而獻城歸降了。

然而明明是又輕易攻克下宋廷治下的集諸路州府,如今官居陝西經略使的韓世忠,在聽聞得吳玠所部宋軍動向之後,卻仍不禁當即笑罵了聲。

若是按原本的軌跡,本來嶽飛、吳玠、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這五人,遮莫也相當於南宋時節抵抗金軍南侵戰事最為激烈時節的五大軍區總司令。而如今的韓世忠卻是喟歎道:“吳玠倒是穩得住氣,本以為那廝須也因心焦性急,被我軍攻城陷地,按也便如關撲博錢的賭漢急要翻本而落入俺算計,但他果然精細,也寧肯丟卒保車仍要把持住家底不肯背注一擲,本以為因也有可乘之機,能有機會與那廝對持時抄後奪取得大散關等幾處川陝要隘之地哥哥得的確不差,這吳玠沉著有謀略,早晚仍要謀攻取川蜀之地與那廝交鋒時,他遮莫也會是灑家所遇的第一勁敵!”

又是一兩個月過後,由於吳玠所率領的宋軍主力大半撤返至位於川陝咽喉的大散關內,齊軍幾撥軍馬陸續已開撥過隴州治下箭筈關、攏安寨等地界,本來奉命死守於和尚原率部抵抗齊軍,而力保不失的楊政也聽奉吳玠號令,放棄把守各處砦寨,迅速率部往東南方撤離。就算聽從韓世忠號令的幾撥大軍前後進取侵攻,侵州奪縣,又占據得和尚原一隅的要隘之地,可是吳玠所統領的宋軍主力,也安然撤返至大散關南側駐紮,卻是緊守住了川陝要隘的門戶,而教韓世忠所統領的諸路齊軍雖能侵攻得甘隴地界的諸處軍州得手,卻也很難再往南麵進取半步。

如果覺得好看,請把本站網址推薦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