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章 匡社稷、庇黎民;創名作,後世傳...病大蟲、通臂猿的歸宿(2 / 2)

比起韓世忠、楊再興、林衝、盧俊義等眾多勇冠三軍的帥才、將才而言,薛永固然是本事有限,但早期便曾一直追隨著蕭唐出生入死,可是大功不多、苦勞卻是極多。如今則也得蕭唐轉遷賜封為原州防禦使,受韓世忠掌管的陝西經略府節製。

而於關西地界,又有楊誌、姚平仲、翟興、曲端等名將能者多勞,赴任軍州相較位於後方的薛永也不必承擔甚戰事主攻的任務。可是比起在大名府任職期間,薛永兢兢業業,負責本地治安、教習督練、屯戍巡弋等諸般職事好不怠慢,的確更能派上用場。雖然於後幾年在西陲邊庭地界,韓世忠與宋廷戎邊大將吳再次開啟戰端之際,薛永也曾作為策應軍旅的將官協同出戰,然而他貴在有自知之明,遵履軍令,作為一路偏師將領雖然幾乎不會主動出擊,但是按部就班,行軍平穩把細,也於幾次戰事當中因維持齊軍後勤補給穩固,能按韓世忠帥令穩固把守住要隘軍寨而積累得一些戰功。

隨著齊朝與宋廷之間戰局形勢的愈發明朗,薛永也終於能至河南洛陽故鄉也置辦得一處宅院。而後因功勳積累升遷,薛永又得擢升為兼管幾處軍州的都防禦使,就算不靠他的福蔭封賜,後世子孫,也多有於關西軍中任職而為國出力的將官,薛永如此也算是遂了他祖父的遺願

等到年事已高,薛永致仕退隱,或是與關西地界教誨點撥自己已在軍中任職的子孫輩,或能得以至河南洛陽地界山清水秀的宅院享得清福,又曾趕赴齊朝已做遷都的燕京,與當初的少主、聚義的哥哥,自己一直以來效忠的君主蕭唐敘舊言歡,直到六十九歲時以終年

通臂猿侯健,則在皇城內務府廣儲監任職期間一再堅持,奏請蕭唐不必再擢升他管領涉及皇城宮廷的其他差務,畢竟一輩子能夠從事著自己最為熱愛的工作,這才能讓侯健終日感覺到快活與美滿。

直到後來自己的次子長大成人,繼承了通臂猿飛針走線的本領,而接管了他老子內務府廣儲監掌管宮廷內皮緞庫衣布,為皇家宗室繡製朝服袞冕等職事之後,侯健這才得轉任掌管國家百工技巧諸務的少府監下轄綾錦院、內染院、文繡院等相關官署督監兼相應的手工業技藝的谘詢傳授職事,也培養了不少當世聞名的縫衣匠、成衣匠、縫人、縫工。

而齊朝商業的愈發蓬勃繁榮,侯健擴大齊朝官營繡局錦院規模,取下各處綢、緞、絹、錦、綺、綾、紗、羅、縐等諸般絲織產品,非但研究加工,再以做市場供應,侯健也多曾親自動手,用他細密繡法、巧妙針活製作得不少做山水、樓閣,人物、花鳥類別的織金錦圖名作。

是以非但自通臂猿侯健伊始,侯家七代皆為齊朝皇室禦用裁縫的事跡也記錄在《齊會要》、《織典》等史載典籍當中,由他所製作的眾多精美的齊代刺繡製品曆經滄桑歲月,也多有於後世出土,而作為極具藝術價值的文物以供觀瞻研究,能教後人能夠一睹風采

如此這般,縱然是時過境遷,到了後世,哪怕是做為對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以及曆朝各代紡織針秀技藝的發展演變稍有關注的人們,也都很記得於齊朝盛世時節有個刺繡名家、裁縫大師,而他的別稱與姓名,則正是喚作通臂猿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