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若單單剖析呼延通按原本軌跡的行跡,他因一時氣忿,不給自己留後路便意圖行刺上官,然而事後再立刻試圖和解,終不成事便又選擇自盡很明顯也能看出他意氣用事、負氣鬥狠而想法偏激,似他這等腦子一熱便而容易衝動行事的直莽軍將。
而呼延通可絕不知曉蕭唐正在為自己的命途改變而思量安排,如今的他也尚不過隻是遂楊再興前來覲見官家,過後不久也將開撥北往的一名廂副指揮使,本來也不並無能得蕭唐召見的資格。然而蕭唐先前也的確曾尋呼延灼詢問他與當初仍在西軍中打踅的這個族兄弟關係遠近,也以此為名略加升賞召見,如今更是親自上前,並對呼延通好言勉勵道:“朕早知將軍亦是宋初名將呼延讚嫡派子孫,於我披肝瀝膽共創大業的股肱功臣當中,也亦有與將軍同宗的呼延氏族兄弟,如今宣取將軍赴此委用,也是意在提攜將門後起才俊,今番與楊總管舉兵奔赴塞北也休辭勞苦,待奏凱歌時,朕當量功理會,於將軍優擢重用。”
“未將蒙聖恩委任,也自當竭力征戰,死而後已!”
呼延通先是朗聲罷,然而眉宇間似有夾雜這幾分爭強好勝之色,隨即又道:“果然陛下是覷在我那族兄呼延灼情麵上,雖皆是呼延將門的底細子孫,可歎如今宗室家門沒落,也唯有呼延灼、呼延慶兩個族兄尚曾各自汝寧郡、平海軍算是得受重用,偏生末將這一支隻得在軍中苦熬,末將再是不濟,自問我輩武人,自當憑一身本事建功顯名,可恨當初宋廷軟弱不,直將俺西軍拆分的支離破散,本來進用於國的軍中大將,亦是教宋廷窮酸餓醋的文官廢便廢、殺便殺!本以為這輩子再沒甚麼指望,而陛下雄才大略、威加海內,大勢如此,末將還如何不明白陛下何以教下英豪歸心?雖陛下因呼延灼、呼延慶兩位族兄而垂恩提攜,末將日後勤於王事立下功績,也未必會比俺兩個族兄差了!”
本來似呼延通這等開國名將的嫡派子孫,若是大宋還沒有呈現出王朝末路時的頹相,也不像他那族親兄長呼延灼那般彼此早已是生死相托的情分,而那當初也為抗拒金軍為名齊心戮力,才潛移默化的徹底倒向自己一邊,呼延通就算於軍中苦熬資曆,幾乎也很難動他背反朝廷。然而蕭唐也很清楚,似他這種受君臣綱常思想的影響到底不會比文人士大夫更為深刻的行伍軍將倘若也開始大批倒向自己,那也正反映出如今宋廷皇權正統觀念在世人眼中不可避免的愈發衰弱。
的確還正史的軌跡呼延通恐怕還要在幾年後舍命廝殺建功,這才落得個落階官的升賞,隨後也是豁出性命拚得數場大捷才被擢升為一方防禦使。至少先前在西軍中苦熬的呼延通尚不知自己何時有出頭的時日,兼之西軍諸部如今也正是軍心最為動蕩的時候,而且已經有了兩個呼延氏同宗族兄做了榜樣,那呼延通這個一直苦求於沙場上立業揚名卻尚看不到半點希望的將門子裔,會在由曲端引發的事件與其他投順的西軍將士一並選擇向蕭唐倒戈,那倒也不足為奇。
隻不過聽這呼延通的口氣,雖然肯死心塌地的效忠於蕭唐,然而卻也不甘心隻因自己的族兄推舉這才得受重任。此子雖然硬氣,但果然以現在的心性而言仍似是個愣頭青,也難怪呼延通正史中也曾因出言不遜而惡了朝中臣子,也會提著刀驚醒大醉昏睡的韓世忠,並追攆著這廝屁溜溜奔逃出了帥府那一身過剩的精力最好還是用在戰場殺伐上,也別讓他閑著。而教其與當初也是莽撞冒進,而如今一步步磨礪得心性也愈發沉穩,且私下裏不至似韓世忠那般難免犯些生活作風錯誤的楊再興搭檔,或許也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