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章 比起千秋萬代,造福後世更為要緊(2 / 2)

但是那也已經不重要了,倘若這蕭氏齊朝未來真會出些不肖子孫,這個國家到了該覆滅的時候也就亡了吧尤其是到了那個絕大多數封建王朝製度終將走向毀滅的劇變時期,當君王家下的帝製體係在華夏神州這片沃土上已然成為阻礙社會發展進程的存在,那麼它也早就該徹底煙消雲散了。

但蕭唐也並沒有以為自己有能力徹底廢除帝製,而憑空照搬後世截然不同的政權體係來,任何一種製度的誕生、發展、消亡都是時代的產物,也切不可在一個錯誤的時代采用自己以為正確卻並不兼容的體係製度。而是汲取曆朝各代的優勢弊端,如宋朝鼓勵市舶海貿、在全國各地設置場、務等機構,市鎮則趨於工商業化的重商政策可以保持,但此消彼長。同時也要預防富商大賈與官僚勾結,利用商業資本就迅速膨脹兼並土地、壟斷市場而剝削佃戶耕民與型工商業者激化階級矛盾,而資產賣契典當審核製度上又不能如宋製一般寬鬆;

明朝的內閣製度,於分化中樞機關的一定權力,針對於議政方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但是至少以現在時勢而言,也不可原封不動的照搬;

至於清朝內侍太監非但不許參政,且禁宦官與官員來往,但有宮廷內帝王心思對外泄露則務必徹查主事罪首殺無赦,人數必須嚴格控製在兩三千人上下(明朝亡國時,內苑宦官人數於七萬到十萬之間,而清至乾隆諭令宮中苑囿所用宦官綜計不越三千之數),並設總管宮廷事務的內務府各司督監分化太監內侍閹人職權等宦官管理製度應也可以參考之外,康熙、雍正雖然是滿清皇帝,但由他們規定推行的攤丁入畝製,也在蕭唐的考慮範圍之中

蕭唐也仍是殫精竭慮的著手於如何建製施政,至少也要在自己當政的這段時期內達成建立起一個國富民強的龐大帝國,然而這也僅僅是當時之舉。自己為了在這個時代建立個強盛的帝製王朝或許能做的到底有限。可實則蕭唐在與眾人日以繼夜的細議期間,按他想來,現在起碼在這個時代能夠做到的,也的的確確能夠造福於後世中華民族的兩項施政措施,也在議會期間擺到台麵上細議,並拍板決策予以施行。

而那兩項措施,一個是開海路,另一個則是興科教。

新建國家的官製政體從初顯雛形,到漸漸的完善,會議期間也經過質疑、爭議、論證、決定的過程,當然於稱帝建國以後,政體政策的諸部改製也須因時而異諸部改善,也已是過了兩三日的光景之內,與工作狂無異的蕭唐經過同參赴會以中人促膝長談、詳細商榷每日幾乎已是廢寢忘食,每到亥時、子時才匆匆歇息的緊促過程之後,蕭唐也終得以略微舒展有些疲乏的身軀,並長聲道:“既然建製大事,如今諸項事宜大致也已議定,看來也是時候昭告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