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章 成就帝業,建元前夕(2)(2 / 2)

既然趙桓不想再忍下去了,宋廷也就不再會於討伐金國上提供任何助力,就算是終究無法避免南北兩麵受敵的情況,但是自立稱帝的時機,實則也已經成熟了。

而更教蕭唐心中感慨的是,他也還記得當初要招攬蕭嘉穗投從時,卻立刻引起他這個尚在江湖中四處漂泊的南朝梁國始興郡王嫡派子孫的警惕之心,本來蕭嘉穗看不慣朝堂官場有巨惡當道、奸邪作祟,可是他同樣不齒於同做造反勾當卻肆虐反民,禍亂得山河動蕩的亂黨為伍。而按許貫忠原本的處世哲學應是淡泊名利,亦不願投身官場沆瀣一氣,可是他們如今先後都是站出身來力諫自家哥哥稱帝以成就大業,不但是因為如今他們盡能一展所長,無須投從奸邪當道的官場,不必再去做避世隱居的閑雲野鶴,也全是因與蕭唐彼此之間多年相處下來的深厚情義。

李助雖然最先站出身來提議主公如今合當自立稱帝,他這個金劍先生從一開始在江湖中打踅時期便力圖輔佐一番梟雄成就霸業的心思最為迫切,就算投從至自己麾下效力對於李助而言也是最為合適的選擇,但蕭唐知他也未嚐不會包含著私心。然而蕭嘉穗、許貫忠二人與自己都是交心交命、坦誠相待的心腹兄弟,既然他們兩個也極力讚成,那麼稱帝一事,也就是勢在必行了。

蕭唐思付罷了,遂抬起手來做勢往下一壓,回蕩在節堂內激昂的附和聲也漸漸平息了下來。直待蕭唐略清了清嗓子,又朗聲道:“聽過諸位兄弟方才所議,剖析其中得利弊分明,也教我已是了然於心,我軍既早脫離朝廷名義製約,也已不免兩相為敵,又是否已是適合據地自治,以正名義的最佳時機,我大概心中也已有計較,隻是因開元建製大事,又豈同兒戲?也正因茲事體大,個中諸般細節,也尚需思量商榷敲定,這幾日內,我自會再召會些兄弟參詳細議,其他眾人則各司其責,而幾日之後又須當稱帝與否,我自會將最終議定決策通曉傳報於眾位兄弟。”

話都到這個份上,怎的依然要等?這倒是哥哥有些搭纏了!

節堂之中,固然也有些心直莽、性急躁,也沒甚政治心機的頭領見臉上登時流露出焦急之色。但也快也會被身旁較為心思穩重的兄弟拽住教那些愣頭青休要莽撞到在去急勸哥哥當即表態,就算嘯聚綠林的強人在山寨裏燒香結拜推舉山寨之主,但凡會來點事被擁戴做結義哥哥的,又有哪個不是先出言推諉婉拒一番?更何況這可是擁立一國總攬將相,駕禦黎民的九五之尊呐,你這廝還以為蕭唐哥哥便須當一拍桌子,直接吼道成,這皇帝老子幹了?

而節堂之內,卻要屬韓企先、劉彥宗、郭企忠這些就在朝堂為官的降臣最先察覺出蕭唐話中含義,他們完全是以君臣之禮恭敬施禮,仿佛在這個時候,他們便已是正在尊奉一國之君的金口玉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