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章 北地漢人,有別於宋的群體(2 / 2)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劉彥宗、郭企忠等被俘的金國漢臣已是篤定心思倘若蕭唐對燕雲之地已成侵吞之勢,他們會接受招降,而向蕭唐乞望的條件則是維持自己家世於遼地數代建下的基業,維持燕雲之地諸族民生穩定。而劉彥宗等人所能做的,便是親自出麵招撫其餘歸順金國的漢兒臣子,繼而梳理民生,打理地方政務。實際上劉彥宗、郭企忠等金國漢臣當初之所以奉旨率領北地漢兒軍旅一並侵宋,領兵打仗還是其次,金朝吳乞買皇帝多半也是想利用他們盡快收服被征服的宋境土地上的百姓歸心。概括言之,便是當初女真金人需要遼朝降臣中這些善治政的大臣做甚麼,蕭唐如今掉過頭來要侵吞金國,須需要劉彥宗等人做得是相同的事。

而與耶律餘睹在府署節堂內撞個正著大眼瞪眼,心中更是感慨。彼此本來都是遼國的臣子,劉彥宗、郭企忠等人好歹還是硬撐到了遼朝徹底亡國前夕這才歸順金朝,可是與耶律餘睹共同經曆遼、金兩朝後又投順到蕭唐帳下,彼此誰也都莫笑話誰屢屢投降易主了。而蕭唐見劉彥宗與耶律餘睹敘話間仍夾雜著幾分尷尬,遂當即又道:“劉相公、郭相公、耶律將軍等諸位本來俱是才俊英傑,合當功成名就,叵耐難以挽回遼朝覆亡國厄,也隻得投順金人。而如今金國多行不義、盛極而衰,蕭某順勢而為、北進燕雲,求賢若渴,也正是用人之際。而諸位的才幹與北地間的人望,我向來也十分敬仰,故而以誠相待,幸得耶律將軍也來投從襄助,而劉相公、郭相公以及諸位,想必如今心中已是拿定主意了吧?”

事已至此,這些曾經投從金國,也隻是為勢所迫的遼朝降臣也都很清楚自己也再無其他路可以走。劉彥宗長歎了一聲,率先納拜下來,並恭聲道:“在下也識得抬舉,我等已是願降供蕭帥驅策,為蕭帥招撫燕雲之地諸部官紳士人竭心盡力,而蒙受蕭帥不殺義釋、禮遇提攜之恩,在下便為府署一吏效力,自也是分毫不敢怠慢!”

劉彥宗之後,郭企忠等人也先後納拜表態,蕭唐也是以禮相待,上前托起這些已篤定心思肯歸順投從的北地漢臣,隨即又對劉彥宗安撫道:“劉相公有大才,又何須如此過謙?當初聽聞金人國主阿骨打召見恁時便委以重任,甚至大凡遼朝南京、中京道治下州縣民政諸般事宜也盡都交托於恁裁決,鎮國治法亦是諸事打理的井井有條。而自從阿骨打亡故之後,金人注定是要自食惡果既然阿骨打有識人之明,蕭某又怎會輕覷俊才,而教劉相公、郭相公這等人物屈沉?”

這倒也並非是蕭唐為招撫劉彥宗等人刻意拿美言過度讚譽,的確按他想來,以這些為代表的遼地漢人群體對於自己是否能建立一個治世太平的國家,就算與眾多舍生忘死鏖戰沙場的聚義兄弟相較,甚至同樣也會起到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