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章 宋廷的死忠良將,誰有機會招攏,誰又隻得為敵?(2 / 2)

畢竟嶽飛於正史中正是由他奉諭旨前去誘捕下獄,千古奇冤風波亭,也有由楊沂中前去監斬處死嶽飛、嶽雲、張憲這三員忠烈臣子的。

楊沂中在朝廷看來,他將會是那種最能幹實事,過錯最少,且最為聽話的臣子,這麼個打仗遠比張俊、劉光世之流實幹可當大用,比起嶽飛、韓世忠等犯起倔性也難免觸怒聖駕的剛直大將,楊沂中正史中得高宗趙構重用,賜名改為楊存中之後,掌權出入宿衛四十年,少有過失,根本不會有甚教官家重臣猜忌提防的把柄,隻管放心得用他,又有哪個皇帝不會喜歡?

可是蕭唐於揣度他人秉性時,也無不會想到人性複雜、正邪難分這八個字,楊沂中有廣遭人詬病唾罵的黑點,他“髯閹”惡名在後世也被愈發的放大,然而浮沉宦海時,有太多事往往是身不由己,有的人極力抗爭,要麼出走背反,要麼遭冤害打壓,同樣也有人會默然接受這一切,對於此,蕭唐自己與許多兄弟也能夠感同身受。

後世許多人罵楊沂中隻是愚忠於趙構不,更是對得勢的秦檜唯命是從,可他一生也都在為備戰抵抗金軍殫精竭慮;權力恩寵日盛,但身享榮華富貴時,其捐私田、獻官宅、屢番謝絕官家厚賞加爵,比起秦檜、張俊、劉光世等仗勢巧取豪奪,幾近驕奢淫逸的高官勳將,楊沂中雖然算不上清廉儉樸,對於但物質上的窮奢極侈並不看重;更關鍵的是他治軍言明,與同僚生出間隙交惡,楊沂中權衡到軍隊內耗爭端,他也從來不會仗著聖寵打壓異己,而是退讓低調,絕不會因圖謀自己掌軍權一手遮,便渾然不顧大層麵上引發得宋軍高層將領內部再次出現內訌,致使宋軍再度引發大規模惶恐動蕩情緒(正史金國完顏亮有意備戰南侵,楊沂中曾進呈備敵十策,但步軍司統帥趙密謀劃奪楊沂中兵權取而代之,遂指責其乃喜功生事,楊沂中聽聞後上奏請求免除自己職事而教趙密取代,然金軍當真南下時,楊沂中亦然奉詔令把守江口,聯合與奪他權位的趙密商討抗金備戰事宜,並於宋軍各部不得互相協同時親自出麵,召集諸將協調聯合互相應援)

國難臨頭時,又須當如何勘定外寇禍亂,匡扶社稷山河,蕭唐有自己的理念,而嶽飛也向來一直在貫徹著自己的主見,至於那楊沂中,想必也有著他自己的處事原則。

然而蕭唐雖然並不認為楊沂中就是個趨炎附勢、以謀私利的髯閹,可是除非是宋朝社稷已是覆滅在即,再已是無力回之前,恐怕楊沂中一直會堅定的擁護宋朝官家忠心不渝,也斷然不會有招攬他投從的可能性。何況還有坐鎮西陲邊庭的張浚麾下除了吳玠、吳麟兄弟,劉子羽、劉錡、趙開等驍將良臣人之外,軍旅中想必還有楊政、郭浩等按原本的軌跡也將會青史留名的守邊名將,也正苦盼著個能為朝廷建功立業的機遇張浚、劉光世、張俊就算並非是甚麼用兵有術的帥才,偏偏麾下聚集了眾多驍勇良將,也決計覷不得。現在宋廷也絕不會再趁著自己北往討金時幹瞪著眼不做動彈,在這些宋軍中將才的覬覦下力保住後方不失,又須當如何部署以求萬全?

蕭唐兀自皺眉思付時,在場軍議眾頭領當中,許貫忠忽的輕咳了一聲,旋即站起身來道:“哥哥,我倒有一計,雖不敢是萬全無失之策然用兵務必須審勢慎圖,但宋廷與哥哥翻麵為敵,實非已無後顧之憂,隻是趙宋官家想來,無法再坐視哥哥做大下去,也是不得不為。但既然如今有宋廷發兵於京東、河東、陝西諸路州府,反是阻撓得我軍無法心無旁騖的北討金虜。宋境內既已是後院起火,我等又為何不去傳風搧火,將宋朝境內火勢燒得更為熾望,也教其深受後股之憂攪擾,亦無法集結軍馬隻顧來侵害我軍?”

-------------------------------------------

這個月事務繁雜,精力有限,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單更,但還是盡量保持正常更新,如果力不能及,也隻得在此事先打個招呼。大概下月初能完全穩定下來,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