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9章 西軍豪傑潑韓五,關西將主韓世忠(2 / 2)

聽得王中孚如此,蕭唐也勉勵他道:“中孚兄弟也不必過謙,你不但打熬得身過人的本事,也已入府學、中進士,自是文武雙全的俊傑。確實你年齒尚輕,資曆也淺,民生署理事務,我也自會思付調撥些有治政經驗的人員前來與你一並打理移民編戶、納稅搖役等諸般事宜,也正可切身領悟,循序漸進的習研民生政事。”

既然如今的王中孚尚未曾隱遁入活死人墓中,還沒有成為頓悟修道心訣的王重陽,比起那部武俠著作當中於江湖上出神入化的武功造詣深不可測,而被謂之“下第一”的中神通,實則比起一個人武功的登峰造極,如今恁般時節善理民政,能夠造福得一方百姓的治政人才反而更為有用。而王中孚資聰穎,早年便曾入府中了進士,起初也是有誌於拯救得苦遭兵災國難的黎民百姓,打理民政事宜,他自也是很有潛力可以挖掘的璞玉之才。

而且針對於王中孚正史中的生平事跡與如今親身接觸來看,他雖然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暗地裏豎起義旗,的確想做下番轟轟烈烈的抗金事業,可到底仍是獨力難支,按原本的軌跡也曾於金國統轄的領域內應武舉中甲科,再到於終南山掘地為隧,就算入了活死人墓舍棄凡塵俗世俗開始修行悟道,也仍是屬於金國治下的百姓,直到東行傳道,也仍是在金人統治的山東地界行走,似乎從來沒有打算過南遷至故國宋朝,而從一開始也並沒有試圖投效宋廷官軍響應抗拒外辱

而通過喬道清、樊瑞、馬靈等人與王中孚一段時間的相處,也知他不但深恨金虜外寇侵害中原,同樣也早已對苟且偏安,舍棄大片淪陷疆土內宋民百姓於不顧的孱弱宋廷心灰意冷,是以王中孚雖也是曾入府學中進士的地方豪族子弟,但對於趙氏宋廷並非是那種效死愚忠的仕人書生,眼下也仍然是滿懷壯誌,而蕭唐驅除金國外寇打出聲威,並且也全然不似宋廷屢次喪權辱國而使得下寒心,對於現在的王中孚而言,的確也是適合投從的明主。

而此時王中孚聽得蕭唐的激勸鼓勵,他低下頭來思付片刻,到底也篤定了心思,遂又向蕭唐施禮道:“可新來投至蕭帥麾下不久,便蒙受如此信任之深,也是銘感五內,必將鞠躬盡力,而不負蕭帥待我的期望!”

既如此,為了加強對關西州路奪還的州府的直接控製,而順利的納入己方勢力掌控的版圖之內,由蕭唐欽點的軍政體係人員安排已見雛形。而治理一方的軍政、民政大事涉及到諸多輕覷不得的事宜自是林林總總、方方麵麵,很難一蹴而就,以後也仍須因時製宜的調動軍政、民政方麵的人才,已確保自己在班師返回大名府之後,也仍有把握將西北麵大片的疆土牢牢控製在手中。

起碼眼下能在關西做下的人事部署差不多已安排得妥當,大致也是時候準備班師返回大名府去,繼續謀取往北進取金國疆土,而蕭唐忽的又念道一件事,口中又不由喃喃道:“倒也有故人,於臨行之前也須與他話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