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章 國家之間,唯有永遠的利益(2 / 2)

樂和轉述著,當即便激起帳內些氣性躁急的兄弟一通急赤白臉的怒斥,口中直“夏賊狄戎”、“入他十八輩先人”、“好不要臉,先做遼、金的奴才,倒敢逞強做大”的亂罵。而蕭唐聞言也隻是淡淡一笑,心兩國邦交按各自君王真要按輩分年齒算,這也實屬常態,李乾順倒也不算故意要占自己的便宜,好歹夏國還有些自知之明,未曾向當初遼朝扶持得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那兩個兒皇帝。可是就算日後終有一日成就霸業,甚麼“侄皇帝”恁般稱謂,蕭唐也仍不打算丟這個人。

梟雄之輩,就算是為成大事固然須能屈能伸,可是現在還沒被逼到那個份上。夏國固然不可能做白白協助蕭唐的冤大頭,擺明了是要在談判桌上做為強勢的一方,就算是要教蕭唐做出毫無意義的臣服姿態,但以後彼此但凡再有甚交涉時也能占據主動。可是就算是爭這一口氣,蕭唐也根本不予以容讓的餘地,就因為你曾先立國稱帝,卻先後對宋、遼、金稱臣順服,甚至你李乾順的曾爺爺李元昊還曾自稱過宋仁宗趙禎的兒皇帝,對外做藩屬國的名分時日忒久,如今倒想在我這過過宗主上國的幹癮?

做你娘的春秋大夢。

而又經樂和轉述,邦交名分之爭,於談判桌上也教許貫忠以一句“我家主公如今雖管治下民政、財政與軍政大權,名義上仍為宋廷藩帥,以何等名目據地自立,事關重大,也為時尚早,正所謂同利相死,與貴邦遂能達成共識,卻非是以國與國之間締結邦交,待我家主上合心、下合民意,受璽綬自據之時再與貴邦定下名分不遲”給化解掉了。

至於夏國過度所要求的分割疆土條件,對方漫要價,得蕭唐全權交托於談判事宜的許貫忠、柴進二人也是守住底線,也不肯做出過多讓步,彼此全力以赴、鏑妹必較的討價還價。事涉雙方莫大利益,在夏國方麵仍是過度要求時,卻也無法把握住蕭唐這邊不得已隻得屈從的要害。隨後許貫忠、柴進那邊也做表態:大不了我家主公就此率軍退回河東據險死守、休養生息,而完顏粘罕統領的金軍依舊在你夏國眼皮底下作威作福,加上南麵還有宋軍虎視眈眈何況金軍現在有我家主公這一強敵,也無力往南侵宋,當然也就不會未免後顧之憂,而肯割舍些疆土於你夏國以做安撫,屆時該怎麼坑你還怎麼坑你,你夏國卻如何能撈到半點好處?

李乾順推敲局勢,也知許貫忠所言非虛,無奈之下大概摸清了對方最終能接受的底牌,雖終究還是無法繞開割地這一項夏國據勢力爭的條件,雙方基本也已達成了暗中協同共討金軍的條件:戰事過後,如今大致占金軍占據的疆域當中,樂州、積石州、廓州等湟水流域疆土,以及包括定邊軍、震武城、懷德軍在內的當初宋廷為進逼夏境的關西、隴右七八百裏地也盡歸屬於夏。

蕭唐聞言心中合計,因為己方勢力的出現牽製住金軍於西北邊庭,夏國所能侵吞疆域,似乎比正史當中趁著金、宋攻伐時取得的疆土也是大打折扣。更何況如今達成協議教夏國進取的地域,或早或晚,也會教他們手中盡數再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