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章 糾眾抗金,不再孤力無援(2 / 2)

直待數十金軍又直朝樊瑞那麵圍將過去時,驀的兩塊鍍金硬磚直打將過來,當即打在兩名金軍步將的麵門眼眶處。就在那兩人應聲撲地時,一道身影疾若妖電,旋即殺至,一柄鋒刃寒芒閃爍的長戟也惡狠狠從麵前幾員驚愕的金軍士卒胸前驟然劃過。先是硬物暗器,加上那人縱躍身法直快到教人目不暇接,當即也直殺得周圍金軍個措手不及。

來往走報聲息的頭領神駒子馬靈,如今心既已有快馬北往前去報此間與金軍輕騎撞上廝殺,自己眼見戰事膠著,又哪裏肯置身事外?他憑著玄門提氣的法訣身子如離弦之箭飛快彈出,嘶聲揮舞起手中長戟呼嘯著旋轉起來,趁著這一衝之勢長戟鋒刃圍繞周身劃出一圈圈寒芒,利刃剖開血紅的悶響聲連鳴,當即也教他接連斬翻了五六名敵軍倒地!

雙方士卒,更是惡狠狠的撞擊到一處,兵刃激烈互擊,血雨不斷從被撕裂的體腔創口處噴濺而出,混戰也變得愈發慘烈起來。而本來在山嶺上觀望的那一撥人當中,看似帶頭的那員青壯眼見前麵衝殺的義軍騎眾尚還支撐得住,而後方卻又金軍步卒卻從兩側蜿蜒山嶺踅去抄後,與義軍後陣廝殺的戰事顯得愈發慘烈,他當即也長身而起,並朗聲喝道:“現在是時候了,直衝下去,去救援後陣的義師兵馬!”

-----------------------------------------------------------

注:王中孚,字允卿,生於111年,係京兆籍,累世為地方大族,早年為儒生,善屬文兼擅騎射。入道後改名嚞,號重陽子,於終南山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掛牌雲王害瘋(瘋子)靈位。七年後王重陽出活死人墓,往山東傳道,得牟平富豪周伯通(亦是史實人物)捐資修建了道觀號曰金蓮堂,期間度化七位弟子,即“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而興盛。後有尹誌平先後受教於劉處玄、丘處機等全真五子,當掌教十一年後,教李誌常代全鎮首座(也都是史實人物),全真教更是興盛。王中孚為史實人物此時此處出場,大致與正史相符。至於網上對王重陽其人在修道遁世前,會有兩種不同的評價:一類是他是降金的順民(或有嘩眾取寵者直接定性其為投金走狗),一類他曾是抗金義士。

前者的理由是王重陽曾於偽齊、金國治下應舉赴試,但王中孚於宣和七年應試入鹹陽府府學成為諸生,靖康之恥還未發生,哪裏來的偽齊?至於曾赴金國武舉(甚至有言論莫名其妙訛稱其為金朝武狀元),便以此抨擊他為漢奸敗類。劉基劉伯溫也曾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同榜中進士者,還有水滸作者施耐庵)等許多實例,且並無任何王中孚做為金官為虐的明文佐證,至於抗金義士一,則源自全真教《長春道教源流》中“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妄跡複知非,收心活死墓”詩文,而延伸為王重陽且實曾糾眾與金兵抗矣的記錄,而後在那部武俠著作當中得以延伸。當然,正史也未必如此,但如此寫,更為符合大多讀者由來已久對於一些人物的認知。

出於嚴謹尊重曆史的考慮,這位正史中的確存在的全真教祖師爺大致原貌、引入塑造因由大概做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