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章 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親情的承諾(2 / 2)

要策動夏國反做為自己暫時的強援與金國為敵,也唯有趁著現在。

雖然許貫忠不會似蕭唐那般熟知正史當中宋、金、夏幾國邦交關係的走向,然而李乾順同樣也不會清楚,而且許貫忠先前與蕭唐細議商榷,剖析時勢,推敲時局走向,很明顯也能看出李乾順也十分不甘心一直被金國牽著鼻子走。何況夏國的外交戰略向來圓滑,與遼國出現矛盾後又立刻向宋朝稱臣服軟(公元1044年遼興宗耶律宗真征調數十萬大軍大舉討伐西夏,本與宋軍爆發數度大規模戰事的李元昊立刻取消帝號,接受宋的封號對外稱夏國主,奉宋朝為正朔),與宋爆發戰爭時又依靠遼國扶持協助如果蕭唐此役慘敗,宋廷施壓,而教得以養回元氣的金國消弭禍患,依然對夏國形成包圍遏製之勢,如此也是動搖了立國之本;如果蕭唐此役大捷,金軍分布於甘隴、關西的兵馬勢力徹底消散,蕭唐方麵依然要往北挺進征討金國,非但仍能形成諸強對持之勢,夏國也正可趁此機會暫與蕭唐一方聯手進取,如此李乾順又怎會不知對本國也然更為有利?

“陛下又何必如此做言語試探?倘若聯金共討我主公蕭帥,貴邦國勢較之金人相差甚多,也請容陛下寬胥可言語無狀罪責,但貴邦疆域國土的確有限,向來自保有餘,而進取不足,如今也非是宋、夏、遼三國得成鼎立對持之勢,倘若夏國放任金人此等唯一的惡鄰一家做大,休指望能有寸進之機,能真正威脅到貴邦的,也唯有金國。金人得隴望蜀,吞遼侵宋,陛下又焉知其有朝一日不會覬覦夏國疆土?屆時貴邦可還有外力可以借助?

至於陛下所言我家主公本是宋臣,倘若真要自立此乃大逆不道之舉,可但請問陛下先人開朝立國時,卻又是何等情形?若凡事隻因循守製的講求個名分,貴邦又焉能得以立國?而我家主公,隻視金人為腹心之患,就算真是打算自治而立與宋廷必然決裂,也再無可能同金人交好,然倘若能與貴邦協力,彼此隻會睦鄰友好,遠較伐謀金人,卻不是更利於我主公一方,乃至貴邦的進取發展?何況陛下所曾向金人上書誓表,倘若背棄便是違約失信,且先不論金人待貴邦前後三次違約破誓在先。可知倘若貴邦與我家主公聯手共討金賊,於陛下而言,卻也正是遵循先前曾許下的約定”

麵對夏國國君李乾順看似威嚇,實則試探的質問,隻稍加思付,許貫忠遂口若懸河,笑談自若,旋即他把眼覷向麵色漸漸緩和的李乾順,又朗聲道:“陛下殊不知我家主公殺潰完顏斡魯補所部大軍之前,便暗中調度兵馬,接引救助北地不肯從金的遼朝宗室餘眾,有耶律答裏孛、耶律餘裏衍、耶律國珍、耶律國寶等遼帝胄子裔盡得我家主公庇護。

可自知陛下為顧全大局,思量國家安危,隻得暫時從金,然當初陛下卻不也曾力圖信守誓約,發兵全力救助遼祚帝與遼朝宗室子女,隻可惜無力回。如今為報契丹耶律氏皇族餘眾不會遭金人所害,陛下若能與我家主公聯手,這不正也仍是信守了當年的誓約?”

本來麵色平和淡然的李乾順聽許貫忠罷,他的麵色卻當即顯露出微妙的變化,好似是自己深藏在心底最敏感的一處被碰觸到,也使得李乾順頓感五味陳雜。本來隻全從夏國的利益角度去權衡思量的一國之君,在這個時候竟也不由得有些黯然神傷。

因為李乾順的心頭驀的浮現出兩個人來:一個是自己本來最是關愛嗬護的長子李仁愛,另一個,則是彼此最為恩愛,更是當初的夏國皇後耶律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