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好學之忍第一百(1 / 1)

好學者,君子之道也。正所謂“立身百行,以學為基”。頭懸粱、錐刺骨,鑿壁偷光,聚螢作囊,無不為求學上進也。學而優則仕,君子立身成事之本。

原文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古之學者,一忍自持。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

耕助畫傭,牛衣夜織,忍苦向學,倪寬劉定。

以錐刺股者,蘇秦之忍痛,係獄受經者,黃霸之忍辱。

寧越忍勞於十五年之晝夜,仲淹忍饑於一盆之粟粥。

及乎學成於身,而達乎天子之庭。鳴玉曳組,為公為卿。為前聖繼絕學,為斯世開太平。

功名垂於竹帛,姓字著於丹青。噫,可不忍歟!

譯文

人們安身立命於各行各業都要以學習為根本。古時候讀書人,都學會忍受一切困苦,嚴格要求自己。匡衡鑿壁偷光,車胤聚螢作囊,是忍貧讀書的典範。

倪寬一邊為人煮飯,一邊讀書;劉寔靠編製和賣牛衣為生,他常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戰國蘇秦,讀書時昏昏欲睡,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西漢黃霸因觸怒皇帝,被下獄治罪,還拜師讀經。

寧越忍受十五年的晝夜辛勞,範仲淹忍受每天隻食一盆粥的饑餓,矢誌讀書,終有大成。

等到學業有成,就可以成為朝廷大員,佩玉鳴響,綬帶曳揚,做公卿之類的高官。

活學活用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

學能治愚,學能明理,學能充智,學問帶給人們無窮的益處和幫助。古人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告訴人們隻有不停的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學問是立身的基礎。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以學問為前提。隻有不放鬆自己,不斷進取的人。才有資本與人一較高低。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實踐著這句話,雖是古話,卻可以使我們感受到這種精神對心靈的震憾。用一生來學習,不僅是方法,更需要形成習慣,方可持之以恒,而見成效。

南北朝時期,梁朝有個金紫光祿大夫,名字叫作江淹,他年輕時家境貧寒,好學不倦,詩和文章都寫得很好,成為當時負有盛譽的作家,中年為官以後,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我的五彩筆在你處多年,請你還給我吧!”江淹聽了這話以後,到自己懷中去模,摸到了五彩筆便還給了郭璞,從此後,江淹再寫詩、文便再也沒有優美的句子了。因而後世便有了“江郎才盡”的成語。

雖然,這隻是傳說,但江淹做官以後,脫離群眾,脫離生活,不認真學習,恐怕是他在文壇上從此湮沒無聞的主要原因。

智慧金言

知識的海洋何其博大精深,夜郎自大、不思進取都是好學的大敵。

牢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