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絕對理性的,此即“經濟人”理性假設。經濟學的理論大廈,是建立在““經濟人”理性假設的基礎上的。
理性幻象與感性現實
假設就是假設,本不值一駁。
生而為人,就注定要犯錯誤,縱使巴菲特、索羅斯之類的奇才也概莫能外。
如果經濟學不是“經世之學”,誰又會和它較真呢?正是經濟學的這種身份,理性人假設常會讓它有時顯得欲振乏力。
注定,經濟學要發生一場改良甚至革命。
1979年,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sts)應運而生。它是猶太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韋斯基共同創立。
行為經濟學向傳統經濟學發難的著力點,正是“經濟人”理性假設。
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經濟理論模型進行修正。
從邊緣到主流
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扮演著傳統經濟學的“理論警察”角色。它把傳統經濟理論一一拿來驗證,指出其謬誤與不足。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終於授予了行為經濟學的先驅——美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
這標誌著行為經濟學從此被承認,異端變為正統。
同時也為經濟學研究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多年來被經濟學家們嘲笑、挖苦的行為學及相關的心理學研究也結合經濟學的內容,搖身一變成為行為經濟學,並逐漸被世界上最好大學的經濟係,如哈佛經濟係作為博士項目的基礎課程。
知識本為一體,把它們分割為條條框框,隻是基於我們的的軟弱。
有趣、有益的實用學問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不少地方讓人在莞爾之餘感到“此中有真意”。
作者視角寬廣,能夠從商業、生活、處事、投資等角度將行為經濟學講得深入淺出。
這本書的諸多理論,是由假設的賭局推演而來,我想這應該書名的由來吧。
行為經濟學已經發展成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輻射到各商業分支功能如金融、營銷、管理和會計等方麵。
行為經濟學堪稱真正的“經世之學”,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投資、理財、購物、決策,甚至人生規劃、政策製訂都要用到它。掌握了其關鍵原則,對我們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絕對有益的。
隨機世界的賭客
這門源自賭博的科學,必將成為人類知識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都隻是概率的問題。
——拉普拉斯《概率分析理論》
物理學家說,萬物起源於一次大爆炸(Big Bang),這聽起來像不像在“吹水”?
100年前,有個數學家叫波萊爾,他說:無限隻猴子用無限的時間去敲打字機,最後必然可以打出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
有好事者,設計出個“波萊爾之猴”模擬器,掛在線互聯網上。猴子每秒打一個字母,猴子數量隨時間不斷增加。據說,已經有隻猴子打出了《亨利二世》中的一小段。
概率場
場,係指無法感知,若存若無的領域。
很久以來,人類不知道自己活在磁場裏。但鴿子一直靠地磁場導航,當太陽黑子劇烈運動,鴿子就會迷失。
市場也是一個場,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其它物種不懂市場,你可曾見過兩隻狗公平審慎地交換骨頭?
實踐教義,謂之道場;玄學堪輿,謂之氣場;追逐紅塵,謂之名利場。
看不到的,病不等於不存在。人類生而無法確知概率,佛教謂之“所知障”。
上帝翻雲覆雨,喜歡把人類置於不確定的風險與機遇之中。
我們都是活在隨機世界,或者說 “概率場”之中。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無限漫長的時空中,數之不盡的猴子不停的敲鍵盤,不出幾隻“妙手”豈不怪哉?敲出比《哈姆雷特》更偉大的作品,也在情理之中。
懷疑,是因為我們不具備理解概率的生理結構,我們天生就是“概率盲”。
愛因斯坦也許是對的:上帝不擲骰子。
上帝全知全能,玩三千世界於股掌間,對於他老人家來說,一切都是確定的。
漫步蒙特卡洛
扶乩、抓鬮,你可以說是愚昧、是迷信,是騙術,但也可以說這是人比猴子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