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一號。
夏開始對香港的金融業展開收購。
因為當前香港擠提現象正在蔓延,很多銀行、投行、財務公司都是危在旦夕,所以它們在被入股,在被收購時,話語權是極弱的。幾乎可以,沒有話的本錢。
也因此夏的入股和收購異常順利,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那就是“摧枯拉朽”!
香港銀行數百家,其中總行設在香港,也即是本地注冊的銀行總共三十一家。其中英資兩家、中資六家,還有當地華資銀行二十三家。
另外,還有一百多家外國銀行設立在香港的分行,其中尤以美日銀行最多。其中美資銀行二十家,日資銀行三十家。
其中,中美日英背景的銀行,因為有總行援助,所以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破產邊緣,自然也犯不上去求夏。他現在收購的,主要是那二十多家華資銀行。
……
除收購銀行之外,夏要收購的還有持牌接收存款公司,以及注冊接受存款公司(又稱財務公司)。
香港銀行業主要分三級,一級就是持牌銀行,資本至少在一億港幣以上,可以從事存款、放貸、外彙、投資、信托、保險等業務。存款最高利率受銀行公會限製;
二級就是持牌接受存款公司,最低資本額為一億港幣,主要從事商人銀行及資本市場活動,接受存款額度最低也要五十萬港幣。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存款利率不受任何限製;
三級是注冊接受存款公司,最低資本額為一千萬港幣,接收存款的最低限額為十萬。可以從事貸款、股票、債券、外彙、黃金、保險代理等業務,它的存款利率同樣不受限製。
在香港,持牌接收存款公司及注冊接受存款公司,雖然論實力是遠遠不如持牌銀行的(在九零年,持牌銀行總資產占到銀行業總資產的百分之九十三。),但其實也是有它的可取之處。
一是它資產雖,但加在一起也有兩千多億港幣資產。換到之前,等於一個下集團的市值呢;
二是它還有大量的抵押資產,加之同樣不菲。一旦香港經濟崩潰,民眾償還不起貸款時,這些資產可就全歸夏所有了。
而抵押資產中,通常都以不動產為主。比如房產、地皮、構築物等。接收這些資產,對夏日後壟斷香港地產業也有很大幫助。
……
另外,保險公司及投資公司,也是夏收購的目標。
香港很多保險公司如今也麵臨擠提的情況。很多參保的民眾擔心經濟崩潰之後,保險公司有可能會垮掉,所以紛紛退保。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自然也麵臨資金緊缺的問題。
投資公司也是如此,大量民眾撤出資金,也讓它們資金告急。在這種情況之下,它們也是急需資金援助的。
而它們現在雖然資金出現緊缺,但其實還是有不少資產的,比如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等,隻是難以及時變現而已。
夏現在入股或者收購的話,就可以以相當廉價的價格,將這些資產收入囊中。
這些公司雖然都不希望被夏“趁火打劫”,但當麵臨擠提危機時,還是被迫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