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戰國紅顏之江海瀾波(6)(1 / 2)

那一年,家康62歲。“征夷大將軍”一職源於平安時代。當時,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阪上村田麻呂因討伐東北陸奧蝦夷有功,獲封征夷大將軍,是為武將的最高官職。幾百年後的源平戰爭,源賴朝消滅平清盛,由天皇冊封為征夷大將軍,準許在鐮倉成立幕府,從此朝廷的大權逐漸轉移到幕府將軍手中。征夷大將軍便成為日本武人豔羨的最高榮譽。南北朝時期,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傳承十六代,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趕下台後,征夷大將軍的職位一直虛懸。豐臣秀吉曾經很想承襲,但他並非武家出身,與製度不合,朝廷不得已才加封“關白”這個最高文職來滿足其欲望。但德川家康是真正的武士出身,且為源氏後人,就任征夷大將軍是名副其實、眾望所歸。因此,當皇室第二次提出加封之意時,家康沒有再推辭。

同年,11歲的豐臣秀賴舉行了加冠儀式,並被朝廷加封為左近衛權中將,官階從三位。德川家康履行了秀吉臨終前的諭令,將阿江和秀忠的女兒——7歲的千姬送往大阪城,與秀賴完婚。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理會秀吉的遺命,德川幕府已經穩穩掌控了天下政權,各地武士大名無不臣服,即使曾經效命豐臣家的武士,現在也改投德川幕府。但家康卻堅持踐行承諾,也許是不想辜負與秀吉的相交一場,抑或在家康心中,也希望著千姬能夠彌平豐臣家和德川家最後的裂隙,化戾氣為祥和,達成最終的、真正的天下一統。

如果能遂願,他寧肯委屈最疼愛的孫女。阿江多有不舍,除了千姬,此時她和秀忠已經有了珠姬、勝姬、初姬三個女兒,但最疼愛的還是乖巧伶俐的千姬,何況她隻有7歲,不曾離開過母親一天。然而,阿江到底順從了家康的安排,因為大阪城中,還有她最牽掛的茶茶。阿江甚至天真地認為,隻要有茶茶在,千姬便不會在豐臣家受一點委屈。

7歲的千姬打扮得花枝招展,坐上了前往大阪城的轎輿,阿江看著轎輿中的女兒,依稀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即使掛著淚,臉上依然帶著一點天真和靜的笑。

四年後的慶長十二年(1607年),當德川家康把幕府將軍之職讓給兒子秀忠,並選擇駿河國駿府城隱退之時,千姬和秀賴之間依然沒有傳來任何令人欣喜的消息。千姬年紀尚幼或許是原因之一,但據陪同千姬嫁往大阪的仆婢說,是澱夫人茶茶不許千姬和秀賴同房。

作為婆婆兼姨母,茶茶的所為令人匪夷所思,但德川家中上下並不懷疑,因為茶茶不僅阻止千姬和秀賴同房,還不許秀賴和德川家康見麵。德川家康每次從江戶上京謁見天皇,總希望孫婿秀賴能來一會,大阪方麵卻一次次傳來消息,說澱夫人不許少主離開大阪城一步。

慶長十年(1605年),秀賴由內大臣升任右大臣,按理說應進京叩謝,同時家康將征夷大將軍之位讓給兒子秀忠,秀賴也應該來恭賀嶽丈。年逾六旬的德川家康不顧勞頓,早早前往平安京等候,但秀賴最終不曾露麵。

德川家上下人等無一不對茶茶惡言相向,說她是愚蠢、毒辣又頑固的女人,阿江每每聞之痛心。她無端地相信,姐姐如此做一定有不得已的理由,以及說不得的苦楚。阿江也曾幾次寫信給茶茶,但都杳無回音。慶長十六年(1611年),德川家康終於在京都二條禦所見到了19歲的豐臣秀賴。原本家康以為,茶茶始終不肯讓秀賴與自己見麵,一是不肯讓秀賴失去嗣主身份;二是擔心秀賴安全。如今一見,卻有了另一番徹悟。

從小養在內闈的秀賴生得肥白,臉龐圓潤,一雙眼睛也是滴溜溜的。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秀吉相貌上的痕跡。家康心中一沉,當年的傳言原來並非虛妄。

當年秀吉歸天,北政所寧寧夫人曾經苦求家康移居大阪城西丸,自己則寧願住到京都去。家康初時不解,後來聽近侍講起,有傳言說澱夫人帷幕不修,與奶母之子交好,兩個兒子原本都不是秀吉的。寧寧夫人雖起疑心,但畢竟家醜不願外揚,這才希望家康前來整飭門風。

秀賴的隨扈是豐臣家兩員虎將——加藤清正與淺野幸長。家康宴請秀賴之時,幸長與清正手持一根長竹棒,左右緊隨著秀賴,形影不離。家康看著年輕而壯碩的秀賴,心中最後的一點希冀終於崩解,幕府權威雖已奠定,但秀賴身邊還有加藤清正、淺野幸長一幹效忠的武士,大阪城中還在廣招浪人蠢蠢欲動。家康也上了年紀,他等不起了,隻能以斷腕決心,解決這場宿命的恩怨。

秀吉死後,茶茶變得篤信佛教,並在各地廣建寺廟。慶長十九年(1614年),豐臣秀賴為恢複豐臣家之威望,修複因地震倒塌的京都方廣寺,並在大殿中安置了一口巨大的梵鍾,由精通漢學的南禪寺住持清韓長老撰寫銘文。然而鍾銘文在呈送德川家康過目時,卻被德川幕府中兩位漢學者讀出大不敬之意。

銘文中“國家安康”、“君臣豐樂”兩句,被認為是把家康的名諱分開來寫,詛咒家康被分屍而死,德川家分崩離析;“君臣豐樂”倒著念即是“樂豐臣君”,即是以豐臣氏為君主而樂。幕府方麵斷不能忍,要求懲處撰寫鍾銘文的清韓長老,並且要豐臣家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