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曹軍師。天亮之時,在下一定給曹軍師一個滿意的答複。”
薛智向曹修道了聲謝,然後安排了十幾個人留在村頭,盯著義軍的動向。其他人則火速回村,與全村村民共同商議對策去了。
此時大部分村民在薛慧的帶領下,已經從村子的另一頭逃出。薛智等人急速追趕上來,與眾人知會了目前的情形。村民們聽完之後,皆是惴惴不安。
所有人心裏都很清楚,如果拒絕義軍進村,他們定然會強行衝殺進來。那可是一支兩千人的軍隊,不是平常的小盜小匪,憑漁河村的護衛隊,是萬萬擋不住的。但若是同意他們進村,且不說村中存糧是否夠他們糟蹋兩日,單說那孫德壽說話是否算話,便叫人放心不下。
村民們思前想後,討論再三,最後終於商量出一個對策。便是讓薛慧仍然率大部分村民逃去避險所,留下少部分村民,來服侍義軍。如此一來,就算那孫德壽出爾反爾,亦可以將漁河村的傷亡損失減到最少。
這個對策絕非萬全的妙計,可是眼下卻也是別無他法了。
如此商定之後,村民之中便選了一些自告奮勇的男男女女,跟薛智一起回村,連夜生火做飯,等待明日一早迎接義軍進村。
此時他們能做的,也隻有抱著僥幸心理,希望那些義軍填飽肚子之後,能夠履行承諾。
楊馳身為一個外人,在事關漁河村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自然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隻好作壁上觀,靜看事態發展。
善心的瘦弱婦人感念楊馳今日救了她一雙兒女,又幫他們全村揭穿了村長和一清道長的陰謀,知道楊馳是一個好人,不想讓楊馳受漁河村災禍的牽連,便出言勸告楊馳快快離開漁河村,以免義軍萬一出爾反爾,連累了讓楊馳和漁河村一起赴死。
瘦弱婦人哪裏知道,楊馳如今下山,其目的便是要投靠義軍,討伐靈帝,乃至推翻整個大夏王朝。如今義軍就在眼前,他豈會逃之夭夭?
“多謝大嫂好意,楊馳心領了。”楊馳笑道,“大嫂不必為我擔心,若論起身手,村中之人怕是沒有一個人能勝得過我,即使真的動起手來,在下自保不成問題。倒是大嫂你,應該帶著孩子先去避難才是,怎麼的你也自告奮勇留下來了呢?倘若那孫德壽使詐,你不幸罹難,那你的孩子可怎麼辦?”
瘦弱婦人微微一笑,大義凜然地說道:“我不怕。今日若非小英雄你出手相救,我母子三人早已經死了。我們能夠活下來,就是我們命大。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所以我相信,一定會沒事的。”
楊馳啞然。心道:但願如此吧。
三個時辰之後。
由薛慧帶領的老弱婦孺已經順利趕到避難所。而留在村裏的人們,也已經蒸好了堆積如山的饅頭、還有烹好的魚、溫好的酒,在這個災荒的年頭,可真是絕難見到如此豐盛富足的飯菜了。
此時東方天空漸漸冒出一片金光,太陽緩緩升起來了。
薛智帶著幾個漁河護衛隊的弟兄,隨曹修軍師一起來到義軍陣前,恭恭敬敬向孫德壽施了一禮,邀請孫德壽率大軍進村。
孫德壽滿意是點了點頭,發令進村。
楊馳站在村頭,看著黑壓壓的軍隊朝漁河村挺進,心裏默默念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且憑天意,看漁河村的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