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與其他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同學不同,王誌書並不想踏入求職、結婚、生子、賺錢、養家,這種固定模式。因為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就如同一潭湖水,雖然自有其平靜的美麗,卻不及大河那般洶湧澎湃、波瀾壯闊的俊美。他總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一條平滑的直線,而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式的山登絕頂,俯視天下,徹底綻放生命的璀璨和價值。
但王誌書還是懷揣著簡曆去了一趟人才市場,好歹也大學畢業了,總不能還要厚著顏麵當“啃老”一族吧。王誌書的家在農村,父親是縣城小鎮上的一名工人,父母依靠本就微薄的收入,總算讓他念完了大學,他也實在不忍心再伸手從家裏要錢了。所以,他決定先去碰碰運氣,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再規劃自己的人生理想。
和想象中沒有太大的區別,走進人才市場就好像進入了蟻穴蜂衙,亂糟糟的人群仿佛誰拿芝麻餅在桌子上輕輕地磕了一下,密密地、雜亂地灑了一片的芝麻粒。
看著密密匝匝的人群,王誌書忽然覺得自己象一隻渺小的螞蟻,油然生出一種對未來的無力感。他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問題是精神上的脆弱,在這一刻,他做出了一個讓別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去當兵。
父母終於沒能拗過王誌書的想法,他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步兵師裏的一名新兵。因為訓練成績優秀和大學本科的學曆,新兵連結束時他被選入了集團軍特種大隊。在特種大隊的五年時間裏王誌書牢牢地記住了三個詞:身體、知識、精神。
這還是他到特種大隊的第一天老教官給他上第一堂課時學到的。
老教官說,古希臘人有一個觀點,認為人的體能、大腦和精神三者相互依賴,不可分割。而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就援用了這一觀點,他們特別強調學員的體能,並不是單單在於軍事任務對體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因為體能本身是對精神的塑造和支撐。大腦的知識、健壯的體能,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人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能支持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做到巍然不動。而頑強的精神,是一個軍人在戰場上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成功的關鍵。
老教官這段話讓王誌書頓生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他立刻就意識到自己欠缺什麼,對於如何塑造自己也似乎看到了一道曙光。就好像飄蕩在無邊海洋上的一艘小船,正在著急地搜尋著前進的方向的時候,忽然看到了大陸的一角,從遙遠的海麵悄悄地展露了出來,並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王誌書牢牢地記住了老教官的話,並細細地摸索著身體、知識、精神三者結合途徑,他以這樣的方式在不斷地完善和塑造著自己。
在部隊的第三年,王誌書也成了一名教官,並且在他執教的三年裏,他也一直向學員們灌輸著這種思想,並且還滲透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再回首時,五年的時間也如同雲煙一樣,在生命的長河中飄散淡去了。唯有那段話和戰友之間的情意如同晶瑩剔透的鑽石,沉澱在了記憶當中。當然,現實中還有一幅強健的體魄。
王誌書選擇了離開部隊,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所需要的東西,他不甘心當半輩子的“大頭兵”之後再找個安穩的工作,在安逸與平靜中了此一生。
王誌書回到了家鄉所在的城市,這是一座很小的城市,坐車的時候還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來來回回走了幾趟街之後,他才發現這座城市實在是太小了,小到足以用腳步丈量。雖然小,卻也正處於發展期,幾條商業街穿插於高樓大廈之間,也會給人留下一點點都市的印象。
因為大學畢業,王誌書被分配到市政府,成為了一名公務員。似乎生活又回到了起點,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展下去,就會是一條平穩、安逸的路。他絕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在這樣平平庸庸中就此度過,他也沒有拒絕這份工作。一個男人首先要能夠自食其力,在解決了自己生存的問題之後,才能去談理想和抱負。
但這樣的生活方式卻隨了父母的心意,安穩的工作、穩定的家庭、平穩的生活,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永遠圍繞著一個“穩”字。第一步算是契合了父母理想中的節拍,接下來他們就要開始考慮第二步了。這不,上班還不到十天的時間,父母就開始催著王誌書找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