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酒

【適用人群】一切癬症患者。

【主要功能】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蟾酥4克,樟腦、生木鱉各7克,檳榔、白槿皮、生南星各15克,斑蝥15個,白酒25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前7味藥置入容器,加入白酒浸泡,密封,一周後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擦數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該藥酒有毒,嚴禁入口。切勿使藥酒接觸眼睛及嘴。

癬藥水

【適用人群】腳癬患者。

【主要功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臭花、烏桕葉、小飛揚、老虎耳各110克,白花丹220克,大飛揚330克,香精適量,酒精(75度)適量。

【製作方法】將6味藥洗淨,切碎,浸漬,用酒精做溶劑提取,再加入香精,用酒精調整至規定量(1升)即可。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搽患處。每日塗1~2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癬藥酒

【適用人群】牛皮癬、頭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斑蝥(去頭足、與大米同炒)、樟腦各4.5克,百部、白芨、白芷、檳榔尖、土槿皮各9克,土大黃15克,高粱酒25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上述中藥研成粗末,置入容器,加入白酒浸泡,經常搖動容器,5~7天後濾出酒液,靜置澄清,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勿內服。蘸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擦1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切記:正常皮膚以及破損區皮膚不可塗擦此藥酒。

癬藥酒方

【適用人群】各種頑癬。

【主要功能】驅風殺蟲,止癢療癬。

【配方組成】密陀僧、小白附子各9克,土槿皮15克,蟾酥24克,斑蝥30個,60度白酒5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5味藥共研為細末,置入容器,加入白酒浸泡,密封,7天後,濾過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隨時取酒塗搽患處。若起水泡,出水後仍可再塗搽,連用一周。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周楠林驗方。

百部酒(二)

【適用人群】腳癬、幹濕癬、牛皮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解毒,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白及、百部、檳榔、川椒、木槿皮、大楓子各15克,白酒4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6味藥搗碎,置入容器,加入白酒浸泡,密封,1~2周後,過濾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早晚各擦1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也可在藥方中加入6克斑蝥。

百部土槿皮酒

【適用人群】牛皮癬、幹濕癬、腳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除濕、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斑蝥6克,百部、白芨、檳榔、川椒、土槿皮、大楓子各15克,白酒4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7味藥研成粗末,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攪拌,分兩次浸泡,第1次浸泡7~l0天,第2次浸泡5~7天。濾去藥渣,混合兩次提取酒液,調酒精含量後,靜置澄清,取上清液,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忌內服。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塗擦2~3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民間驗方。

複方白雪花酊

【適用人群】體癬、牛皮癬、濕疹、疊瓦癬、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主要功能】祛濕止癢。

【配方組成】鮮辣蓼、鮮土大黃各15克,千裏光、鮮土荊芥、幹苦楝皮各30克,鮮白雪花180克,冰醋酸l00克,95度酒精5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幹淨的容器。將6味藥切碎,置入容器,加入酒精和冰醋酸浸泡,密封,經常搖動容器,7天後,過濾去渣,加蒸餾水至l升,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先取適量馬鞭草和龍葵煎成溶液,用其擦洗患處,再取藥酒塗搽患處,每日塗搽2~3次,愈即停用。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福建赤腳醫生》。

複方蟾酥酊

【適用人群】體癬、頑癬、局限性神經性皮炎患者。

【主要功能】解毒止癢。

【配方組成】蟾酥1克,生半夏10克,酒精(50度)100毫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兩味藥置入容器,加入酒精浸泡,密封,3~5天後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用毛筆醮藥酊塗搽患處,每日塗搽2~3次,愈即停。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①繼發感染時禁用。②資料來源於《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

一號癬藥水(一)

【適用人群】鵝掌風、腳濕氣、圓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硫黃、樟腦(後下)各150克,苦參、白鮮皮、土槿皮、大楓子肉、地膚子、蛇床子各300克,枯礬1250克,50度酒精20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除樟腦外的8味藥研成末或搗碎,置入容器,加入酒精(分3次加入浸泡),第1次加入8升,密封,溫浸2天後,傾取上清液,第2次加入6升,第3次加入6升,如上法浸泡。混合3次浸液,混勻,再用95度酒精溶解樟腦,之後加入浸液中,待藥液澄清,傾取上清液,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搽患處,每日塗數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①有糜爛者切勿使用。②資料來源於《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一號癬藥水(二)

【適用人群】體癬、股癬、神經性皮炎患者。

【主要功能】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白信石、斑蝥各6克,蜈蚣末9克,蛇衣、蛇床子、千金子、地膚子、番木鱉、大楓子各15克,檳榔、百部、苦參、海桐皮、製川、烏白鮮皮各30克,羊蹄根(土大黃)、土槿皮各180克,高粱酒2.5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布袋和一個幹淨的容器。將前17味搗碎,用布袋包好,置入容器,加入高粱酒浸泡,密封,半個月或一個月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塗擦2~3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牛皮癬藥水

【適用人群】銀屑病患者。

【主要功能】殺蟲止癢,祛風除濕。

【配方組成】白靈藥l0克,水楊酸15克,樟腦30克,苦參90克,蛇床子、海桐皮、白鮮皮各120克,大楓子150克,川槿皮180克,酒精(75度)3升。

【製作方法】備一隻潔淨的容器。將9味藥搗碎,置入容器,加入酒精浸泡,密封,半個月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酊塗搽患處,每日塗4~6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①銀屑病即牛皮癬。②河南中醫學院方。

牛皮癬酒

【適用人群】牛皮癬、神經性皮炎和手足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攻堅散結,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斑蝥(去翅、足)1克,大楓子仁2.5克,白及、川椒、檳榔、土槿皮、生百部各5克,水楊酸、苯甲酸各適量,白酒150毫升。

【製作方法】將前7味藥粉碎成粗末,用白酒將藥粉潤濕浸透,裝入滲漉器,以每分鍾100毫升的滲漉速度進行提取操作,5~7天取樣測定有效成分,調酒精含量,收集滲漉液,靜置澄清,低溫過濾,分裝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擦患處,每日塗擦1~2次。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牛皮癬一號酒

【適用人群】神經性皮炎、手足癬等患者。

【主要功能】軟堅,散結,殺蟲,止癢。

【配方組成】斑蝥(去翅,去足)100克,大楓子仁250克,白及、檳榔、川椒、土槿皮、生百部各500克,5%水楊酸、10%苯甲酸各適量,白酒適量。

【製作方法】分別把白及、檳榔、川椒、生百部、土槿皮研成碎末,置入滲漉器,細粉末置於粗粉末之上。再研細大楓子仁和斑蝥,混研成泥狀後置於滲漉器最上層,上加特製的木孔板,然後加入適量白酒至超出藥麵10厘米以上,加蓋,浸泡5~7天後滲漉,共用15升白酒。最後,往滲漉液中加入水楊酸、苯甲酸,攪拌後待溶即成。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藥酒塗搽患處。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①急性期忌用。②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甘草升麻酒(一)

【適用人群】頭癬、頭上腫痛、刺痛瘙癢患者。

【主要功能】消腫止痛。

【配方組成】麝香(另研)0.6克,升麻、沉香(刮)、炙甘草各20克,淡豆豉36克,黃酒適量。

【製作方法】備一隻幹淨的酒瓶。將除麝香和黃酒以外的藥物搗碎過篩,再加入麝香,拌勻後置於酒瓶中,密封,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用80毫升黃酒煎15克藥末至八成,去渣後服用。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①服用時用藥渣敷腫處效果更佳。②資料來源於宋·《聖濟總錄》。

甘草升麻酒(二)

【適用人群】頭癬或頭上腫痛、刺痛瘙癢等症患者。

【主要功能】消腫止痛。

【配方組成】麝香1.8克,升麻、沉香(刮)、炙甘草各60克,淡豆豉108克,黃酒3升。

【製作方法】將麝香研成細末,其他中藥粉碎成粗末,與麝香混合,用黃酒浸透,裝入滲漉器中,以每分鍾100毫升的滲漉速度進行提取操作,3~5天後,收集滲漉液,靜置澄清,取上清液,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溫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50~6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宋·《聖濟總錄》。

馬錢二黃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