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善用底線思維,準備贏得一切

你知道嗎?蜥蜴是目前所知的恐龍時代唯一存活下來的一種爬行動物,也就是說蜥蜴和恐龍曾經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古老的地球上。更讓人為之吃驚的是,蜥蜴曾經還是恐龍的腹中之餐。這就奇怪了:是什麼原因讓統治世界長達一萬五千年之久的恐龍滅絕,而讓如此弱小的蜥蜴得以幸存下來呢?

要揭開這個原因,我們可以先看看下麵這則寓言:

在遠古時代的某一天,蜥蜴對恐龍說:“我們發現天上有顆星星越來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們了。”

恐龍卻不以為然,對蜥蜴說:“該來的終究會來,難道你認為憑咱們的力量可以把這顆星星推開嗎?”

那一天終於到來了,那顆越來越大的行星撞到地球上,引起了強烈的地震和火山噴發,恐龍們四處奔逃,但最終很快在災難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呢,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鑽進了早已挖掘好的洞穴裏,而有幸躲過了這一劫難。

蜥蜴的聰明之處,在於知道自己雖然沒有力量阻止災難的發生,但卻可以做好最壞的打算,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為自己備好一個避難所。所以說,最後的成功永遠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的,準備可以為你贏得一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的一次講話中指出: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底線思維的這一重要論述,在全黨乃至全國上下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共鳴。

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就能做到認真評估決策的風險,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從而處變不驚,守住最後防線。

《禮記·中庸》有雲:“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這裏的“豫”,指的就是有備無患、遇事不慌。這是古人對底線思維高度凝練的概括。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備無患的關鍵取決於“備”。例如,在對一些特別敏感問題的處置上,隻有做到了“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準備”,才能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底線思維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是一種關注矛盾轉化的思維和決策過程,它著眼於負麵後果,建立防範體係;在防範的同時,更在於積極轉化,從壞處準備,不斷地向好處努力。因此,凡事隻要做了最壞打算,最終通常會是最好的結局。

如果說現實是此岸,夢想是彼岸,中間則往往隔著湍急的河流。在追求成功的漫長道路上,我們隻有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攻堅克難,才能直掛雲帆、長風破浪,駛抵勝利的彼岸,最終為你贏得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