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100周年誕辰。謹以此書表達對他老人家的崇高敬意。

鄧小平是世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是中國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最為傑出的貢獻是在20世紀70、80年代,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曆史性偉大轉折,開辟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道路。

回顧曆史,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20世紀80年代對世界各國的發展是關鍵性的戰略轉折期。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把握住了這個戰略轉折期,哪個國家就能得到順利發展,人民就享受到發展成果;反之,國家發展受挫,人民遭受苦難。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出現了高通貨膨脹率同高失業率和嚴重的經濟衰退並存的所謂“滯脹”現象,經濟進入戰後以來最為困難和嚴峻的時期。1981年2月6日,裏根在對全國的電視演說中講,與1960年相比,1美元現在隻值3角6分,如果通貨膨脹率再持續3年,將隻值2角5分。美國生產的鋼鐵曾經占世界總產量的40%,現在占19%,而日本汽車生產量比美國差不多高2倍。美國有700萬人陷於戰後結構性失業之中。

在危及美國經濟甚至國家發展的最嚴重時刻,以裏根總統為代表的美國新領導人,提出並形成了包含各家經濟理論合理或可取之處、而在整體上又不同於任何其他經濟學派的“裏根經濟學”。“裏根經濟學”適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客觀要求,從充分的市場自由競爭、強有力的高效的政府宏觀控製和管理、控製貨幣供應量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麵對美國經濟進行改革調整,實現了從羅斯福“新政”到“裏根經濟學”的曆史性轉折,挽救了在“滯脹”中掙紮的美國經濟,使美國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贏得了與蘇聯“冷戰的勝利”,開啟了“美利堅的一個新航程”。

歐共體各國麵對經濟衰退,以進一步聯合的決策把握戰略轉折期,實現了經濟的持續發展。20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也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特別是非關稅壁壘造成2000億歐洲貨幣單位的損失。歐洲有識之士認為,如果不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僅不能擺脫經濟衰退,而且可能導致共同市場的徹底瓦解。為此,歐共體以建立歐洲統一大市場為目標,於1985年12月在盧森堡簽訂了《單一歐洲文件》。《單一歐洲文件》擴張了歐共體職能與活動範圍,改善了決策機製,為統一歐洲大市場建設提供了法律和製度保證。西歐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抓住了由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這個中間的戰略轉折,保證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使西歐不僅在美蘇冷戰時期沒有成為美國的小夥伴,而且在兩極解體後以歐盟的力量,成為國際戰略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戈爾巴喬夫也認識到蘇聯“國內形勢已經潛伏著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處在一個非同尋常的時期”,並以“政治經濟新思維”來應對這個“非同尋常的時期”。但是,戈爾巴喬夫的“政治經濟新思維”——人道的社會主義,民主化、公開性的政治改革和“同西方共坐一條船”的外交路線,是脫離實際的“理想”,不是指導蘇聯改革的科學理論,結果蘇聯的改革演變為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成為“病中的巨人”,政治繼續動蕩,經濟持續惡化。葉利欽為擺脫經濟一蹶不振的狀況,采取“休克療法”,結果造成經濟政治全麵危機,人民長期遭受動亂和經濟衰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