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以漢末三國為背景的全史爭霸文,一個字,爽就完了,曆史抬杠者,請移步看史書】
【大腦寄存處......】
......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
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
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盧植聽後心中洶湧澎湃,眼神中不自覺露出激動之情,恨不得親自坐鎮幽並,拒匈奴和鮮卑於燕山以北。
隻可惜,他不行!
漢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初春。
此時的他擔任朝廷議郎,皇帝劉宏命他跟馬日磾和楊彪等人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
這事對於經學名儒盧植來說,同樣非常重要。
盧植終是推開房門走了出去,看著銀裝素裹,孤零零在雪中站了一天一夜的年輕人,知道他已是鐵了心,之前多次勸說都無果,此次言行之堅決,足以說明不可能改變他的想法了。
於是深歎一氣,上前撣了撣年輕人身上的積雪,說道:“也罷,為師這就上書陛下,舉薦德然,能否批複,全憑陛下聖斷。”
“徒兒多謝恩師。”年輕人知道盧植隻要答應,事情基本就成了,臉上露出笑容,動作僵硬且恭恭敬敬向盧植行了弟子禮。
年輕人名叫劉仁,字德然,幽州涿縣人,正是曆史上資助劉備求學的劉元起的兒子,劉備的同族兄弟。
早在熹平五年,也就是176年,劉仁、劉備與遼西公孫瓚結道而行,來到洛陽緱氏山,拜師於名士盧植門下,至今已是第五個年頭。
不過,公孫瓚在洛陽求學僅一年,就已經離開了洛陽,回到遼西做了太守府屬官。
而劉仁和劉備至今還在洛陽,沒辦法,誰讓兩人不像公孫瓚那般有一位二千石大官的嶽父呢。
一切好似照著曆史按部就班的進行著,但眾人不知,此時的劉仁已經不是曆史上那個劉德然,而是後世穿越而來的現代人。
時至今日,現代人劉德然已與劉仁靈魂相融近兩年,完全融入了大漢這個時代。
“玄德,扶德然回屋休息吧。”盧植吩咐完一旁的年輕人便出了府。
賣過草鞋吃過苦,討過曹魏伐過吳,終是皇叔負了蜀,接著奏樂接著舞。
這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劉玄德。
兩人恭送盧植離開,劉仁一動腿腳,險些沒站住,幸虧劉備眼疾手快一把將其扶住,這才沒跌倒。
隨後,劉仁看向劉備,輕笑一聲,問道:“玄德,怎樣?我說老師這次會答應吧。”
“哎,德然,你這又何苦呢?”劉備歎息著搖頭,實際上,心中已為劉仁的毅力深深折服。
誰能想到這小子居然用這樣的方式來征服盧植。
最出乎劉備的預料的是,一向固執的盧植,竟然打破了三個月來的堅持,同意了劉仁的請求。
之前劉仁多次請求盧植向朝廷舉薦自己,到北邊的匈奴中郎將或烏桓校尉府做個武職,亦或是到邊境郡縣做縣尉或長史,盧植均以各種理由搪塞回去。
不是盧植不希望自己的弟子胸懷抱負,保家衛國。
隻是,此刻的北境是什麼情況,他再清楚不過了。
兩年前,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烏桓校尉夏育、匈奴中郎將臧旻以及歸附大漢的南匈奴發兵四萬,兵分三路出塞,討伐鮮卑,結果在鮮卑一代霸主檀石槐的統領下,漢軍大敗潰輸,活著逃回大漢的將士不過寥寥百餘人。
隨後鮮卑每年都會在幽、並、涼三州邊境打秋風,朝廷竟無濟於事,眼睜睜看著大漢邊境遭到燒殺搶掠。
這樣的局麵,縱是他盧植有過多次國內平叛的經曆,都深感頭疼,沒有萬全之策。
劉仁從十四歲來到洛陽跟自己學習,已有四年多,雖說也傳授了他一些兵法韜略,但此時的劉仁年僅十八,沒親身經曆過戰場,如何是一代雄主檀石槐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