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蔡東閣的各種試探,並有事相求(2 / 2)

“科舉同榜進士互稱‘年’,年長者為兄,年少則為弟……”

話題輕鬆了,方閑回答也更加放飛自我了,滔滔不絕、侃侃而談,簡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直到內心越來越冷,一陣寒顫後閉口不語了。

何故?

此時的徽宗朝,在正宰相蔡京的運作下,已經停止了科舉取士,而由太學院釋揭(畢業)取代,同榜進士=同期釋揭,互稱同年說得通。

但今天結束的隻是八月份的月考,主要考核各科的課業,而非年終的釋揭考,才能評估成績,合格畢業者入仕加官身……

聽蔡鞗話裏:八月月考≈年終釋揭考。

那他怎麼會知曉?又如何提前得知?

細思極恐!霹靂陣陣!!

“那年弟釋揭後,意欲何往呀?”

“這,這…”這特麼的也是自己可以選的嘛?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裏可以自己選?但不便直接懟回去,也保持了初心:

“繼續做個閑散衙內,它不香嗎?”

“我是問年弟的釋揭後,意欲何往?”

“大,大學教授,也就是太學院夫子。”方閑新拋出的這個理由冠冕堂皇,看起來很有說服力。他心裏想的可美滋滋了!他當然忘不了食堂的一眾好吃的,吃不夠,完全吃不夠!他更忘不了那3200名最親愛的同儕們,都像是行走中的提款機。

當夫子一如現代大學裏的教授老板,可以肆無忌憚的壓榨學生,給自己創造盡可能大的剩餘價值;而他的《掄語》也需要開辟新銷路,相關周邊的各種開發,每一個的錢景都是很廣闊……

方閑的內心認為:當夫子最合適搞錢,最快能完成自己空間的遞增升級。

而至於蔡鞗信不信他口是心非說出來的那些話,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年弟,進宮後一定可以幫到我。”

“什麼,進宮?”++,老子才不進宮當太監呢?如果要以失去激情棒為代價,他寧願舍棄現有的一切,義無反顧的就地自伐而回穿到現代。如此一來,他對蔡鞗的好感度驟降,頓生怒火:

“進宮這麼好的機會,小弟強烈建議還是留給年兄吧,畢竟你和童氏兄弟走的那麼近,不都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嗎,肯定能更快適應新身份…”

對自己釋放出善意,方閑居然不領情,蔡鞗瞬間臉色鐵青,隱忍不發而已。他本不想求助於方閑,他恨隻恨自己短時間內做不了官家近臣。

一是他自己在太學院的學業不是最拔尖的,文才武功也不是最出類拔萃的,而這兩個都需要天賦,偏偏他的天賦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二是源子千古帝王刻進骨子裏的猜忌,試想一下,蔡相已經位極人臣,在朝野內外結黨私營多年,蔡東閣再進宮的話,你叫徽大大如何防止這父子勾連串通呢?

所以,最關鍵時刻還得方閑出馬!他的利用價值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