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15(2 / 2)

孔子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存在同一方藍天下,生活的差距不在所處的環境,而在於心態。調整好心態,懂得享受悠閑,那麼,就能把自己生命過程的細節設計得嫻雅脫俗,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所謂的悠閑生活,就是享受生命本身。

沏茶的哲學

有些人,內心缺少寧靜,做事就憑腦子一熱,常常既沒有準備,又沒有計劃,隻要興致一來就動手去做,恨不得一鍬掘出一眼井,一口吃成個胖子,然而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反倒是欲速則不達。因為,他們大多犯了浮躁的毛病,不懂得循序漸進,而一味地追求急功近利。明代邊貢《贈尚子》一詩中這樣寫道:“少年學書複學劍,老大蹉跎雙鬢白。”說的是有些年輕人正要坐下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忽而又要去學舞劍,這般浮躁,任時光匆匆流逝,最終隻落得個白發蒼蒼。

有一個多次經曆失意的年輕人,感到自己在工作單位很沒有麵子,單位的領導既沒有讓他擔任重要的職位,也沒有提拔他的意思……因此,他決定出去尋求名人指點。他不遠千裏來到普濟寺,慕名找到老僧釋圓,非常沮喪地對老僧說:“人生處處不如意,活著好似偷生,沒有什麼意思。”

釋圓鎮定地聽著年輕人的嘮叨與歎息,等年輕人說完之後,他才吩咐小和尚道:“這位施主遠道而來,去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提了一壺溫水過來。釋圓捏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倒進溫水,放在茶幾上,麵帶微笑地請年輕人喝茶。杯子裏冒出微微的熱氣,茶葉靜靜地浮在上麵。年輕人不解地問道:“寶刹為何用溫水沏茶?”

釋圓笑而不答。年輕人喝一口細細品味,不住地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

釋圓說道:“這可是閩地最有名的茶葉鐵觀音啊!”

聽後年輕人又端起杯子細細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一絲茶香都沒有。”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道:“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一會兒,一壺冒著騰騰白氣的沸水被小和尚提了進來。釋圓走過去,又拿了一個杯子,放進茶葉,倒進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低頭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翻動,絲絲清香不覺入鼻,讓人望而生津。年輕人正要端杯,釋圓趁勢擋開,又提起水壺倒入沸水。這時茶葉翻騰得更加厲害了,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縷縷升騰,彌漫在禪房的各個角落。釋圓如此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滿滿的一杯綠茶,端在手上香氣撲鼻,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釋圓微笑著問道:“現在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何茶味迥異?”

年輕人想了一會兒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所用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道:“用的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漂浮於水上,怎麼會散發茶香?沸水沏茶,反複多次,茶葉浮浮沉沉,釋放出四季的韻味:既有春的清幽、夏的炎熱,又有秋的豐碩和冬的甘洌。人世與沏茶的道理相同,溫度不夠的水不可能沏出一壺好茶,同樣,能力不足的人也不會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要想擺脫失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學苦練,提高自身的能力。”

年輕人聽完後,頓時省悟,回去後勤奮學習,虛心向人請教,不久就得到單位領導的重用。

水溫夠了茶才香,功夫到了自然成。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穩健、不浮躁,隻有不斷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才會使自身不斷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變革。人們內心湧起的浮躁大多由自我定位不準而起,或者說是自我評價不客觀、對周圍環境的觀察不準確而起。總是以自己的所長去衡量別人,總覺得自己作的貢獻是巨大的,總覺得自己的成績是斐然的,所以渴望得到豐厚的回報。當期望變成失望之時,便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自然而然地由浮躁而鬱悶、痛苦了。

隻要心態好,生活自然會快樂。人們對待外界的態度是由其心態決定的,同樣的事情,以良好的、積極健康的心態來勇敢麵對,自然是辦法多於困難,快樂多於鬱悶。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便也對你微笑。你踏實、勤奮、積極地麵對生活,所收獲的自然是成功和快樂。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裏,充滿著誘惑,麵對如此多的誘惑,會使人變得浮躁。因為他常常會想,別人可以擁有的,我為什麼不可以有?然而事實就是如此,你越是迫不及待,你就越不易成功,因為浮躁會占據你的思想,使你的頭腦不再清醒,以至於不能製訂正確的計劃以穩步前進。李嘉誠之所以成為華人首富,不是靠什麼急功近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奮鬥了幾十年得來的,而他的奮鬥,同樣充滿了艱難與困苦。一個浮躁的人,是沒有耐心去品味這些滋味的,也許他們一碰到這樣的坎坷與曲折,就立刻退縮了。然而,李嘉誠深知:隻有經曆千辛萬苦,才能擁有最終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