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不會盲目地讓自己奔向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而是踏踏實實地去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即使當目標確定,也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來,心急怎能吃得了熱豆腐?如果我們能使浮躁的心平靜下來,使它變成一種追求幸福的深深渴望,那麼,這種“浮躁”就是有用的,有助於我們走向生活的新起點。
駱駝拖死狼
浮躁的情緒不光存在於人類社會,就是在動物世界裏也不例外。
在廣袤的沙漠中,駱駝的天敵隻有狼。駱駝肯定不是狼的對手,不過,駱駝卻另有絕招,它的生存手段不是進攻,而是逃跑。
每當駱駝與狼相遇,狼總是急切地發起進攻,企圖速戰速決。駱駝從不倉促應戰,常常是吼叫一聲,便撒開四蹄狂奔起來。狼哪裏肯放棄就要到嘴的美味,就拚命追趕。它沒有料到,這一追恰巧中了駱駝的計。
一開始的奔跑速度,駱駝當然不如狼,但跑著跑著,狼就慢下來了。駱駝見狀主動放慢速度,給狼一點希望。狼果然中計,繼續用力追趕,駱駝就繼續逃跑,裝出一副精疲力竭的樣子,而實際上真正精疲力竭的卻是狼。
駱駝一點一點地把狼引向無水無食的大漠深處。狼用完最後一點力氣,四肢發軟,口吐白沫,很快就嗚呼了。而此刻,駱駝的力氣還足著呢。就這樣,駱駝打敗了自己的天敵。
其實,駱駝不是把狼打垮的,而是用耐力和智慧把狼拖垮的。在這一點上,駱駝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揚長避短,最終取得了勝利。堅持到最後,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消失,一舉改變最初被動挨打的局麵,駱駝成為勝者,成為強者。狼貪婪浮躁的本性害了自己,而駱駝正是利用狼浮躁的本性救了自己。
再回顧一下人類社會,浮躁又何嚐不是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呢?有多少人像故事中的狼那樣,唯恐“到了嘴邊的鴨子飛了”,而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在這個以快節奏為主流生活方式的現代社會裏,很少有人再願意去花時間、花精力等待一些人和事物,或者是機遇的出現了,他們總是化被動為主動,寧可不磨刀,也要先砍柴,結果柴火砍不了,還要回去磨刀。其實,不光是現代人浮躁,就是在古代,也不乏這樣的人。《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說的是宋國一個農民,為了讓自家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之後,他回到家裏對家人說:“今天太累了,田裏的禾苗都在我的幫助下長高了。”兒子聽到後,跑到田裏去看,隻見田裏的禾苗都枯萎了。這就是急於求成導致的惡果,千百年來,這個經典的故事一直在教育著中華兒女,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尚未理解其內涵。
有一個小孩,很喜歡小動物。他很想知道蝴蝶的幼蟲是怎樣從蛹殼裏鑽出來,變成翩翩飛舞的蝴蝶的。一次,他發現了一個蝶蛹,便帶回家裏,時刻觀察著。幾天之後,蝶蛹出現了一道裂縫,裏麵的蝴蝶正在掙紮,想撞破蛹殼飛出來。
可是一連過去幾個小時,蝴蝶還在辛苦、拚命地掙紮,怎麼也沒有辦法鑽出來。這個小孩看著很著急,就用剪刀把蛹剪開一個洞,讓蝴蝶能夠破蛹而出。
然而,蝴蝶是出來了,翅膀卻因為不夠有力而變得非常臃腫,所以無法飛起來。
後來,蝴蝶從未飛起來過,由於它沒有經曆過自己破蛹而出的艱難過程,所以隻能在地上爬。
之所以要蝴蝶自己破蛹而出,就是要它在掙紮的過程中使翅膀得到鍛煉,當它鑽破蛹殼的時候,就會一飛衝天。這個小孩本想幫蝴蝶的忙,沒想到卻幫了倒忙,反而害了蝴蝶。這就是浮躁心理釀下的“禍害”。在生活中,也許我們會看到,有的人即使很有耐心地努力奮鬥了一輩子,也沒有成功過。不過,我們倒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一點:如果沒有耐心,又不努力,就絕對不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