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小孩得到他盼望已久的洋娃娃時,這是幸福。當一位學生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常受到人們的讚揚時,這是幸福。當一位白領工作一帆風順時,這是幸福。當一位已婚婦女有了愛她的丈夫和聽話的孩子時,這也是幸福。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幸福。對於那些容易滿足的人來說得到幸福時刻便多些。對於那些有大的期盼的人來說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或者幸福根本就沒有降臨到他的身上。其實幸福是個很簡單的東西,準確地把握瞬間來到我們身邊的暖流,這些就是幸福。幸福是蜜糖,最好甜淡適中,這樣才能恰到好處。而且隻有心中認為有幸福的存在才會使自己幸福。
常聽身邊的人抱怨命運的不公,生活的平淡;幸福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一種太奢侈的東西,如同海市蜃樓一般,可望不可及。直到有一天,讀到享譽全球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樣一個故事:曾在一個春天,他和他的學生們共同買了一條小木船,然後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探險。教育家寫道:“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其實幸福很簡單,也離我們很近。
幸福實際上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細微處。如一杯溫熱的茶,置於我們麵前的桌上,或者平淡,或者濃烈,也或者居於二者之間。關鍵是品嚐者的心境。一飲而盡者,肯定嚐不出個中滋味。如果坐下來細品,其中的苦與甜便從我們的感覺中充分流露出來。
發現幸福,才能感覺幸福;感覺幸福,才能把握幸福;把握幸福,生活才有滋有味。生活有滋味,我們才能真正獲得幸福。幸福,其實真的很簡單。人們渴望幸福,卻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發現不了幸福,更把握不住幸福。“把握”似於“享受”,如果我們把握住幸福,自然就能享受到幸福。
幸福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狀態。是在清洗百葉窗時聆聽一曲詠歎調,或愉快地花一小時清理壁櫥。它出現在某一時刻,不是在“有一天……”的遙遠諾言中。
人生感悟
我們如果愛上我們現在所有的日子。我們會幸福得多,而且會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幸福快樂是一種選擇。它一出現就要伸手一取,它就像在蔚藍天空中飄向海洋的氣球一樣。
★ 生活不是想象中的美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曆史記載,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仄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患有狐臭呢。道理雖然淺顯,可當我們真正麵對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時,卻又總感到懊惱、煩躁。
其實,完美的標準是相對而言的,因人的審美觀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為美。古人以腳小為美,如果今天有“三寸金蓮”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會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是求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閃光點,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詩人顧嗣協所說:“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每個人都在經曆著人生,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當人們得到幸福之後,都希望長久地占有它,希望一生都能在幸福中度過。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幸福人人有份,但幸福不是一成不變的占有物,盧梭在《愛彌爾》中這樣說道:“所有一切屬於人的東西,都是要衰老的;在人生中,一切都是要完結的,一切都是暫時的。我們將因對它享受慣了,而領略不到它們的趣味了。如果外界的事物一點都不改變,我們的心就會變;不是幸福離開我們,就是我們離開幸福。”
正如好景不長在,好花不長開,幸福往往是很難持續終生的。莫羅阿寫過一本很有名的小冊子,叫做《人生五大問題》,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論幸福》,莫羅阿認為永久不變的境界是沒有的、不可思議的,在他看來構成幸福的因素是脆弱的,任何事物都有終止的時候,幸福不可能永存不變。幸福是人的一種感受,一種心理狀態,是人對自己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一種心理體驗。僅就此而言,幸福就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幸福無處不在,幸福近在咫尺,幸福又遠在天涯。
人生感悟
人們往往會步入一個怪圈:擁有了往往感覺不到幸福,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不知滿足;而一旦失去了,才備感昔日擁有之珍貴,用一個個“假如”想找回自己不曾珍惜的幸福。與其等到失去了再去悔恨,不如好好地珍惜現在的擁有。擁有,即便不夠完美,也是幸福。
★ 我們可以做無私的人
有人說幸福就是需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比如說,一個人需要吃飯、需要睡覺、需要上網、需要榮譽、需要親情、需要愛情。如果都能實現,那麼,這個人是幸福的。那麼,什麼是需要呢?需要就是一個人渴望解決自身內在問題的一種情感。一個人的內在問題自己是無法回避的,不解決是很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