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閑適是寧靜致遠的淡定(3)(3 / 3)

有個叫智通的和尚三更半夜突然高聲大叫道:“我大悟了,我大悟了……”驚醒了眾多僧人,禪師也被驚醒了。眾人一起來到那個僧人房裏,禪師問道:“你悟到什麼了?居然在這裏大聲叫嚷,說來聽聽!”

眾人以為他悟到什麼高深的禪旨。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日思夜想,終於悟出了——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哄堂大笑!“這也算大悟?”

禪師驚異地看著智通說:“是的,你真的悟道了!”

智通和尚立刻說道:“師父,現在我不得不告辭,我要下山雲遊去了。”

眾僧又吃了一驚,這個和尚太傲慢了,悟到了“尼姑是女人做的”,本來就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他居然以此要求下山雲遊,實在是太目中無人了。

可是禪師卻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為智通是到了下山雲遊的時候了,於是不再挽留他,提著鬥笠,率領眾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門外,智通和尚接過鬥笠,再也沒有任何留戀地大步而去。

眾僧向禪師問道:“他真的悟道了嗎?”

禪師感歎道:“這個和尚實在是前途無量啊!連‘尼姑是女人做的都參透了,還有什麼禪道悟不出來的呢?‘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這個道理眾人皆知,可是有誰能從中悟到佛理呢?這句話從智通和尚的嘴裏說出來,卻蘊含著另一種特殊的意義——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世界上的事,無論看起來多麼複雜神秘,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的,關鍵在於是否看得透。真理其實很簡單,可是尋求真理的過程卻是艱辛複雜的。

人生感悟

不為什麼,不想什麼,拋棄所有的煩惱,這是一種境界。讓心靈享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享受到富有禪意的生活,就要讓心靈除去雜念,遠離世俗,做最自然、最本真的人。

★ 人生處處有快樂

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人與人沒有多少區別。但是,這種成分組合之後卻使一種神秘的東西更加凸顯,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種心靈狀態。因為這種狀態的存在、你看到了人們各自臉上的不同反映,不同出事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狀態,這種心靈的狀態就是心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靈,每顆心靈的深處都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能量。

一對年幼的姐弟為了冬日裏取暖,在大雪漫天的山上辛苦地砍柴。弟弟兩臉通紅,不住地搓著快要凍僵的雙手,滿臉委屈地說道“姐,我要是皇帝多好!就會有一把用金子做成的斧頭!威力無比!可以以轉眼間砍到很多的柴火。”姐姐在一旁聽了,禁不住嗔笑:“狗娃呀,狗娃,你要是皇帝!咱們就不用上山砍柴了!這麼大冷的天!一定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吃著香噴噴的烤紅薯呢!”

在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不惜用盡一生的精力,甚至不惜以拋棄身家性命為代價瘋狂地追求著所謂的的快樂,而在這對姐弟的眼中,快樂竟是如此的簡單,充其量隻是一把金子打成的斧頭或者坐在一張熱乎乎的土炕上吃著幾隻烤紅薯。

也就是這幾隻烤紅薯,有人整日馬不停蹄卻尋找不著。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烈日下走得非常口渴,為了解除這個痛苦他很想弄些水來。看到遠處霧氣騰騰,以為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他終於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十分清澈。然而,這個人卻又隻是站在遠處呆望著,而並不急著下去喝。

這時正巧有人路過,那人很奇怪,問道:“你口渴難耐,一路找水喝,現在找到了,為什麼卻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讓人覺得非常奇怪,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那我何苦要去喝呢。”過路人聽了,隻能付之一笑。

靜下心來,回想一下我們時常聽到、看到、甚至接觸到的各色的人和事。他們當中,有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有腰纏萬貫的商家老板,有在商界叱吒風雲的大的企業家,也有在政界嶄露頭角的未來之星……我們會常常聽到這樣的喟歎:看你快樂的樣子,真叫人羨慕不已呀!聽那種口氣,好像快樂的感覺從來就不曾光顧過他們。

在有些人眼裏,尋找快樂就像爬山一樣,到達一個山頭時,就會看到在前方有更高的山頭出現,努力登頂,尚未形成的快樂感覺便在一瞬間煙消雲散了!快樂高山對他們而言從來就沒有真正登上過,每天風塵仆仆謹小慎微地生活,逮著的卻隻是快樂的小尾巴。

走在傍晚初秋的鄉村小路上,你會經常看到勤勞的農民正在給即將要收割的稻田放水,不時地望著夕陽的餘輝下,稻田裏此起彼伏的稻穗,老人滄桑的臉上卻會淌滿了快樂。

人生感悟

人的心態是隨時隨地可以轉化的。一個人心裏想的是快樂的事,他就會變得快樂;心裏想的是傷心的事,心情就會變得灰暗。人生的成功或失敗,幸福或坎坷,快樂或悲傷,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