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閑適是寧靜致遠的淡定(2)(2 / 3)

★ 淡定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在受到較大刺激後,如果能獨自一人認真反思,就會驀然發現真正的自我,就能重新評價、認識、接納自己,平衡自己的心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然後再麵對新的生活。

有一位剛剛退休的婦女,一場意外事故奪去了她丈夫的生命。這突然的打擊對她來說太沉重了。她和丈夫的感情很好,丈夫就是她的一切,在他們打算一起度過晚年時光的時候,他卻離她而去。以前,因為生活的繁忙,他們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更好地享受生活,本想在退休後手挽手一起描繪人生的最後華章。天不遂人願,她無法麵對這樣殘酷的現實,她選擇了去天堂陪伴丈夫,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幸虧家人發現得早,她才又獲得了一次生的機會。

當她清醒過來,看著多日未修整的長發、麵容憔悴的獨生子,哭紅了雙眼且雙手還在不停地揉著她那條因輸液而酸麻的胳膊的媳婦,聽到兒子祈求般地說:“我們剛失去爸爸,不能再失去媽媽呀!”她的心被強烈地震動了,淚順著眼角的皺紋流淌下來。

她感激這幾天來看她、勸她、安慰她的親朋好友,但是總希望早點結束探視時間,好讓她獨處一段,去追憶往事,考慮今後的生活……她知道有些事情是誰也幫不了的,隻能是自己幫自己,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自己給自己拿主意。經過一段時間的獨處,她好像這時才真正認識了自己,才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清楚自己的位置。當小兩口一個多星期後同她告別時,已能從她的眼晴中看到那自信、剛毅的目光。

獨處是一種狀態。人隻有在安靜平和的環境中,才能發現人生的真正境界。獨處能夠使人們脫掉心靈的麵具,是人生航程中的小小避風港。當你感到痛苦,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就在這裏緩一緩,稍稍喘一口氣,平複一下自己的心情,再以新的姿態重新投入。它會使你更加自信,更加充實。

人生感悟

獨處是一種美,隻要你有意識地麵對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尋找自己,就會覺得坦然和充實。我們需要經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

★ 快樂是一種生活態度

早晨睜眼看到美麗的朝陽,鼻子嗅到清新的空氣,感受到早晨的美好,那麼我們是快樂的。在公司裏出色完成任務,受到老板表揚,贏得同事們的尊重,那麼我們是快樂的。下班回家,看到桌子上香甜可口的飯菜和孩子優秀的成績單,那麼我們是快樂的。晚飯後陪同愛人和可愛的孩子在公園中散步,享受天倫之樂,那麼我們是快樂的。生活中令我們快樂的事很多,隻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體味,就會發現有許多樂趣包含其中。我們也許會說這些小事何以成為人人渴望的快樂。難道快樂一定是雍容華貴、驚天動地嗎?在中國著名作家畢淑敏的《提醒快樂》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以很好地詮釋快樂,“快樂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著本色的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起我們。”

快樂出現的頻率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少。人們常常隻是在快樂的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時,揀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快樂是時刻存在的,隻要用心品味,會發現它離我們並不遠。

當一個小孩得到他盼望已久的洋娃娃時,這是快樂。當一位學生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常受到人們的讚揚時,這是快樂。當一位白領工作一帆風順時,這是快樂。當一位已婚婦女有了愛她的丈夫和聽話的孩子時,這也是快樂。快樂的方式太多了,不勝枚舉。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快樂。對於那些容易滿足的人來說得到快樂的時刻便多些。對於那些有大的期盼的人來說總覺得自己不夠快樂或者快樂根本就沒有降臨到他(她)的身上。其實快樂是個很簡單的東西,準確地把握瞬間來到我們身邊的暖流,這些就是快樂。快樂是蜜糖,最好甜淡適中,這樣才能恰到好處。而且隻有心中認為有快樂的存在才會使自己快樂。

常聽身邊的人抱怨命運的不公,生活的平淡;快樂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一種太奢侈的東西,如同海市蜃樓一般,可望不可及。直到有一天,讀到享譽全球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樣一個故事:曾在一個春天,他和他的學生們共同買了一條小木船,然後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探險。教育家寫道:“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也離我們很近。

快樂實際上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細微處。如一杯溫熱的茶,置於我們麵前的桌上,或者平淡,或者濃烈,也或者居於二者之間。關鍵是品嚐者的心境。一飲而盡者,肯定嚐不出個中滋味。如果坐下來細品,其中的苦與甜便從我們的感覺中充分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