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淡定是一種簡單的生活狀態(3)(1 / 3)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安金鵬在阿根廷舉行的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榮獲金牌,為天津曆史寫下新的一頁。

這位19歲數學奇才成功的背後,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下麵就是他講述的自己的故事。

1997年9月5日,是他離家去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報到的日子。嫋嫋的炊煙一大早就在他家那幢破舊的農房上升騰。

跛著腳的母親在為他擀麵,這麵粉是母親用五個雞蛋和鄰居換來的,她的腳是前天為了給他多籌點兒學費,推著一整車蔬菜往鎮裏的路上扭傷的。端著碗,他哭了,他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地撫摸著母親腫得比饅頭還高的腳,眼淚一滴滴滾落在地上……

他的家在天津武清縣大友岱村,他有一個天下最好的母親,她名叫李豔霞。

他家太窮了。他出生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頭上,4歲那年,爺爺又患了支氣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裏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7歲那年,他上學了,學費是媽媽向人借的。他總是把同學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線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幹淨,再接著用,媽媽心疼得有時連買鉛筆和本子的幾分錢也要去向人借。不過,媽媽也有高興的時候,不論大考小考,他總能考第一,數學總是滿分。在媽媽的鼓勵下,他愈學愈快樂,他真的不知道天下還有什麼比讀書更快樂的事。他沒上小學就學完了四則運算和小數分數;上小學靠自學弄懂了初中的數理化;上初中也自學完了高中的理科課程。1994年5月,天津市舉辦初中物理競賽,他是市郊五縣學生中唯一考進前三名的農村小孩。那年6月,他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錄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沒想到,把喜訊告訴家人時,他們的臉上竟堆滿愁雲。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爺爺也生命垂危,家裏現在已欠了一萬多元的債。

他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淚。

晚上,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裏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他們的話讓病重的爺爺聽見,爺爺一急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安葬完爺爺,家裏又多了幾千元的債。他再不提念書的事了,把錄取通知書疊好塞進枕套,每天跟媽媽下田幹活。過了兩天,他和父親同時發現小毛驢不見了!

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小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整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金鵬念一學期還是兩學期……”那天,媽媽哭了,她用很凶很凶的聲音吼爸爸:“娃兒要念書有什麼錯?金鵬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縣是獨一無二呀!咱不能讓‘窮’字把娃兒的前程給耽誤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讓他念下去。”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六百元,他真想給媽媽下跪、磕頭。他太愛念書,然而這一念下去,媽媽又要為他吃多少苦?那年秋天他回家拿冬衣,發現爸爸臉色蠟黃,瘦得皮包骨似地躺在炕上。媽媽若無其事地告訴我:“沒事,重感冒,快好了。”誰知,第二天我拿起藥瓶看上麵的英文,竟發現這些藥是抑製癌細胞的。他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說自從他上一中後,爸便開始便血,一天比一天嚴重。媽媽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查,最後確診為腸息肉,醫生要爸爸趕快動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隻借不還誰還願意再借咱呀?

那天,鄰居還告訴他,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完成收割的。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去脫粒,也沒有錢雇人幫忙,她是熟一塊割一塊,然後再用平板車拉回家,晚上院裏鋪一塊塑料布,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穗在大石頭上摔打……三畝地的麥子,全靠她一個人,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蓋磨出了血,走路時一瘸一拐的……不等鄰居說完,他便飛跑回家,大哭道:“媽媽,媽媽,我不能再讀下去了呀……”媽媽最終還是把他趕回了學校。

他的生活費是每個月六十到八十元,比其他同學的二百至二百四十,實在少得可憐。可隻有他才知道,媽媽為這一點點錢,從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蔬菜,實在湊不出時還得去借個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兒菜也不用油拌,隻舀點兒醃鹹菜的湯攪和著吃。媽媽為了不讓他餓肚子,每個月都要步行十多裏路去給他批發方便麵渣。每個月月底,媽媽總是帶著一個鼓鼓的大袋子,千辛萬苦地來天津看我。袋裏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媽媽從六裏外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給我做計算紙)和一大瓶黃豆辣醬,以及一把理發的推子。(天津理發最便宜也要五元,媽媽要我省下來多買幾個饅頭吃)

他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連青菜也吃不起的學生,隻能買兩個饅頭,回宿舍泡點方便麵渣就著辣醬和鹹菜吃;他也是唯一用不起稿紙的學生,隻能用一麵印字的廢紙打草稿;他還是唯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洗衣服總是到食堂要點堿麵將就。可是他從來沒有自卑過,他覺得媽媽是一個向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他無上光榮!

剛進天津一中的時候,英語課就把他聽懵了。母親來的時候,他向母親說怕英語跟不上的顧慮,誰知她竟一臉笑容地回答:“媽隻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媽不愛聽你說難,因為一吃苦便不難了。”他記住了媽媽的話。他有點口吃,有人告訴他,學好英語,首先要讓舌頭聽自己的話,於是他常撿一枚石子含在嘴裏,然後拚命背英文。舌頭跟石子磨呀磨,有時血水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但他始終咬牙堅持著。半年過去了,小石子磨圓了,他的舌頭也磨平了,英語成績進入全班前三名。他真感謝母親,母親的話激勵他神奇地跨越了這個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