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挫折、失敗、痛苦、絕望時刻在摧毀我們的勇氣,讓我們在失意中接受命運的安排。這時候,我們最需要讚美。如果沒有了讚美,人生的奮鬥便成了艱辛的勞役;如果沒有了讚美,追求成功的激情終將會變成昨日的黃花;如果沒有了讚美,人生就沒有了樂趣。
★ 善談者必善幽默
幽默是一個人的學識、才華、智慧、靈感在語言表達中的閃現,是一種“善於捕捉笑料和詼諧想象的能力”,是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協調及不合理的荒謬現象、偏頗、弊端、矛盾實質的揭示和對某些反常規言行的描述。
在通常情況下,真正精於談話藝術的人,其實就是那些既善於引導話題,同時又善於使無意義的談話轉變得風趣幽默者。這種人在社交場上往往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可算做社交談話中的幽默大師。單調的談話令人生厭,因此,善談者必善幽默。但這種幽默,並不意味著對一切事物都可以拿來打趣。例如關於宗教、政治、偉人以及關於某種令人同情的痛苦等,都是絕不能加以取笑的。在有的人看來,如果說話不夠幽默,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聰明,這種想法又不免有些偏激。
美國心理學家保爾·麥基認為,幽默感對於人的社交能力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幽默語言可以使我們內心的緊張和重壓釋放出來,化作輕鬆的一笑。在溝通中,幽默語言如同潤滑劑,可有效地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係數”,化解衝突和矛盾,並能使我們從容地擺脫溝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善於談話的人,有時候為了需要常拿自己開開玩笑。
美國著名律師迪特是一位善於講自己笑話的人。有一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他登台演說時,先將他介紹給聽眾:“他算得上是我國第一位公民!”迪特似乎很可以立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模大樣地開著玩笑說:“諸位靜聽,第一位公民要開始演講了。”但是他如果真那樣做,便是一個沒有人瞧得起的傻瓜。
那他該如何說呢?他不僅要利用這個介紹詞幽默一下,並且還要從中獲得聽眾的好感。他說:“剛才校長先生說的一個名詞,我起初有些聽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麼呢?現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亞戲劇中常常提到的公民。校長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戲劇極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紹時,一定又在想到他的莎氏戲劇了。諸位聽眾一定知道莎士比亞是常常把許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戲劇中,這些配角每人所說的話大都隻有一兩句,而且多半是毫無口才,沒有高明見識的人。但他們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是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換一下,也根本不會顯示有何不同之處。”話未說完,台下便響起來潮水般的掌聲。
辦事交往中,多聽少說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你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聽聽他人的看法和評價,既可以獲取一些獨特的見解,又可贏得他人的好感;當對方發泄不滿時你更應該閉緊嘴巴,聽他盡情地傾訴,他會對你感激萬分的。如果你插上一句,可能隻會加深他的痛苦,爾後他必為失態而離開你。所以,保持沉默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沉默是人生的一種機智,也是社交的一種心機。當你不願意和人交談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沉默;當你不懂得怎麼與人交談時,你可以選擇沉默;當一些社交難題難住了你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沉默。
當然,正常的交流總是有來有往、有問有答的;如果一方隻是一味地說,另一方隻是一味地聽,或者一方對另一方的話不置可否,沉默不語,這說明交流發生了故障。然而,有趣的是,有時候社交中出現的一些交際故障還得用沉默的方式才能解決。
為人處世,得方圓做人,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社會經驗,那就是:多聽少說;要“多聽少說”並不容易,這不違背自己的原則,隻有時刻保持適當沉默,你的人緣才會持久而穩固。
沉默是個法寶,是因為沉默裏包括豐富的內容:可以是肯定(不反駁不就是肯定嗎),可以是否定(不表示讚同不就是否定嗎),也可以是不表態(不肯定也不否定),甚至可以讓對方捉摸不透。唯一不可能導致的後果就是正麵發生衝突。
要知道,發生衝突是社交不折不扣的失敗。辦事交往中,多聽少說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生感悟
在社交中,談吐幽默的人往往取勝,沒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會失敗。在交際場合,幽默的語言極易迅速打開交際局麵。
★ 批評有度,點到為止
在我們與人溝通中,經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有的人一經提醒便可改正,有的人好像已經根深蒂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孰能無過?若有過錯,即使有自知之明,不文過飾非,但對過失的性質、危害、根源等的分析反思,總不如眾多的旁觀者清。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真誠的讚美,更需要善意的批評。讚美是鼓勵,批評是督促;讚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