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敢做你就行(勵誌30本)03(2 / 2)

你可能要掙紮很久才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

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

盡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並且應該是你可以控製你的大腦。

我們用下圖來描述“無意識地受大腦控製”與“有意識地控製大腦”之間的區別。

這兩幅圖僅僅用語言文字很難說清楚,如果我舉一兩個例子,你馬上就可以理解得更清楚。不知道你看過那部著名的電影《美麗心靈》(ABeautifulMind)沒有?電影裏的主人公約翰·納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曆史上第一個廣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換言之,納什通過掙紮學會了控製自己的大腦,不再為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製。

另外一個經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於納粹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裏受到嚴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裏,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讓我們換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幡然醒悟之後,弗蘭克終於明白了自己其實可以控製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腦所左右!於是,在最為艱苦的歲月裏,他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他沒有悲觀絕望。相反,他在腦海中設想,自己重獲自由之後該如何站在講台上,把這一段痛苦的經曆講給自己的學生聽。憑著這種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弗蘭克盡管身處集中營,卻竟然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超越了牢籠的禁錮,在自由的天地裏任意馳騁。

這就是所謂的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不再讓自己成為自己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突然想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渾身發冷的感覺。與其說這是“失而複得”,不如說是“重新來過”。很小的時候,聽老崔嘶喊,“不願離開,不願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後從頭再來!”當時聽得我一身雞皮疙瘩,明白那是一種無奈,誰都沒辦法從頭再來,更何況對一個不相信輪回的人。可是,當我突然意識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應該)控製我自己的大腦的時候,我覺得我居然不用死就可以從頭再來,這該是多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