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擁有健康的工作心態
可以說,帕格尼尼是一位天才,3歲學琴,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在他之後的遊離經曆中,他的琴聲傳遍英、法、德、意、奧、捷等國。他的演奏使當時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了下來,木然而立,並且收他為徒。他的琴聲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布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他在意大利的巡回演出產生神奇效果,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的腸子製作的,魔鬼又暗授妖術,因此他的琴聲才魔力無窮。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隻他一人時,大叫“他是個魔鬼”,隨之匆忙逃走。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依然場場爆滿。
帕格尼尼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無窮動》、《隨想曲》、《女妖舞》和六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歐洲幾乎所有文學藝術大師如巴爾紮克、肖邦、大仲馬、司湯達等都聽過他演奏並為之激動。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歌德評價其為“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
是苦難成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說清。但是,彌爾頓、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稱為世界音樂史上三大怪傑,居然一個成了瞎子、一個成了聾子、一個成了啞巴!可見,鑄就越挫越勇的堅強意誌,苦難是最好的大學。隻有不被其擊倒的強者,然後才能成就自己。
縱觀曆史,多少出類拔萃之人用不幸做墊腳石,走出失敗的深淵!當他們麵對失敗時,從不驚慌失措,也沒有彷徨不安,而是冷靜地分析失敗的根源,找出導致失敗的因素,然後及時地改進和調整,一步步地扭轉局麵,反敗為勝。所以,失敗隻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而已。
在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關鍵仍舊是看你能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煉。假如將每次的困難都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那麼前一次的困難,就為下一次的困難埋下了種子。假如把困難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那麼每一次的困難,就為將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不能否認,在工作中,確實存在這麼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敢正視困難,對自己也沒有任何信心,認為自己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是個徹頭徹尾沒用的家夥。他們根本無法振作精神,更談不上與困難麵對麵地交戰。脆弱的心理導致他們經不起一點點的挫折打擊。即使問題出現轉機,有了好機會,他們也會因沉浸在消極沮喪之中而難以察覺;而錯過這個好機會,工作很可能就落實不了。可以想象得到,在一個公司中最先被解雇的可能就是他們這樣的人。
檢驗一個員工的工作能力最好是在他處於困境的時候。看一看他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煉,困難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能否使他發揮出更大的潛力。一個把困難當做墊腳石的員工,將會從困難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而一個把困難當做絆腳石的人,隻會從困難中體會到悲哀和失敗。
困難是一個人提高工作能力和豐富工作經驗的最好機會。從困難中,你可以學到通常情況下難以接觸到的東西,讓自己逐漸變得成熟而勇敢,對工作的處理更得心應手。假如學會了在困境中奮鬥,順境中的事情對你來說都將算不了什麼,因為需要的技能和意誌在困難中已經得到了磨煉和提高。
總之,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就必須向那些能夠戰勝自己命運的人學習,培養自己頑強的意誌,擁有堅韌不拔的性格。隻有這樣,才能受到老板的賞識,贏得事業的成功。
懂得感恩
假如你對待工作心懷感恩,那麼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你的工作,那麼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係在一起。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工作的好壞,也決定了生活的質量。
工作為你提供了生活的保障,工作為你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台,工作為你展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你對工作為你所帶來的一切,都要心懷感恩,並通過努力工作以回報社會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失去對工作的感恩之情,人們會馬上陷入一種糟糕的境地,對許多客觀存在的現象日益挑剔和不滿。如果你的頭腦被那些令你不滿的現象所占據,你就失去了平和寧靜的心態,並開始習慣於注意並指責那些瑣碎、消極、猥瑣、肮髒甚至卑鄙的事情。
對工作心懷感恩,你才能努力工作。每天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時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積極的。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並永遠保持一種主動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那些成就大業之人和凡事得過且過之人的最根本區別。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
對工作心懷感恩之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當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無任何權利要求別人時,就會對周圍的點滴關懷或任何工作機遇都懷有強烈的感恩之情。因為要竭力回報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會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結果,我們不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得到的幫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
有一位高級酒店的保潔員,對於自己的工作總是抱著一種感恩的態度。無論何時,她的臉上總帶著燦爛笑容。她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同時,微笑使她顯得儀態優雅。一次,她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個打聽另一家酒店的外國人,她攤開地圖,詳細地寫下路徑指示,並帶著外國人到路口,再對著馬路比劃酒店的方向。在外國人致謝道別之際,她有禮貌地回應:“不客氣,祝你很順利地找到。”接著她補充了一句:“我相信你一定會很滿意那家酒店的服務,因為那兒的保潔員是我的徒弟!”“太棒了!”那個外國人笑了起來,“沒想到你還有徒弟!”這位保潔員的臉上笑容更燦爛了:“是啊,我做這個工作已經做了15年,培養出好多的徒弟,而且我敢保證我的每一個徒弟都是最優秀的保潔員。”這個外國人非常疑惑,於是他問道:“是什麼使你對自己的工作保持這樣的熱忱呢?”這位保潔員笑著說:“我的工作給了我生活,給了我樂趣,所以我非常感激這份工作。”正是對於工作的感激使得這位保潔員以自己的工作為自豪。
如果一個健康的人長期因為沒有工作而食無定餐、居無定所,惶惶不可終日,那麼他在得到了一份穩定工作後一定會善待這份工作。失業的日子是痛苦的,當失業的人聽到別人下班後連連抱怨:“太累了!”他們一定會說:“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往往好了傷疤忘了疼。那些抱怨工作很累的人也曾失業,也曾神往得到一份工作,哪怕隻給吃、喝、住;但一旦千辛萬苦找到一份工作,時日不長,又嫌吃的不佳、睡的不適、工資太少了,並且大有抬腳開溜之意。其實,工作著才是幸福的。要想生活得快樂,最重要的是要知足。
對工作心懷感恩並不僅僅有利於公司和老板。“感恩能帶來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這是宇宙中的一條永恒的法則。請相信,努力工作一定會帶來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成功機會。除此之外,對於個人來說,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歡迎的特質一樣,是一種習慣和態度。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溫馨的工作夥伴、值得感恩的客戶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如果你能每天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獲很多。
不要把個人情緒帶入工作中
公司的組織成員按照簡單的說法,就是發布命令的人和服從命令的人。如果發布命令的人和服從命令的人總是站在對立麵上,那麼這個公司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員工不能有對立的情緒,應與老板榮辱與共,與公司共同發展,這是許多大公司正在倡導的一種企業文化。
在公司中,如果員工對於老板的命令總是有對立情緒,那麼就不利於工作,不利於公司發展。
侯某是外地來北京工作的,做電視剪輯。因為他是新員工,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的工作是每天從下午一點到淩晨兩點對著電腦進行剪輯,剩下的時間隻有用來睡覺,也沒有周末。一次,為了完成任務,他有半個月的時間沒出房間。慢慢地,他就有些不願意工作,對於老板的命令不能百分百地服從;即使接下來,抵觸情緒也很高。他總認為老板是針對他個人,好像不喜歡他這個人。
其實,像侯某這樣的員工絕不在少數,他們往往因為一時的辛苦,就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懷疑,就對老板產生抵觸情緒,認為老板是故意找茬。這種思維是造成情緒對立的原因之一。其實,有一點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自己受傷害。
員工和老板是否對立,既取決於員工的心態,也取決於老板的做法。聰明的老板會給員工公平的待遇,而員工也會以自己的服從予以回報。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會希望員工能和自己一樣,將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積極主動。因此,當你的老板給你發出命令時,請不要以抵觸的情緒來對待它。
你要改變你對待老板的態度。老板和員工的角度不一樣,但是並不代表老板和員工對立。老板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需要員工的配合;同時員工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也需要老板的配合。老板和員工是一個相互協作的關係,而不是對立關係。
如果你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一想到老板就害怕,那說明你與老板有對立情緒。這種對立情緒並沒有任何理由。你不喜歡與他一起工作,但是你卻不得不想法與他和平共處。最後,你會把這種對立歸咎到老板身上,認為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卻是老板的不公平的待遇。這種不快樂會使得你和老板和公司在情感和利益上都形成一種惡性的對立關係,你又怎麼能將工作做好呢?做不好工作,老板就更加不喜歡你,於是惡性循環也就出現了。最終,你不得不辭職。
如果你覺得老板對你不夠公正,首先要冷靜幾分鍾,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你過於情緒化,或者一向對上司有成見,可能會和他大吵一架,而這樣隻會使情況更糟。要始終堅持對事不對人,了解他的真實想法,順應他的思路,冷靜、客觀地提出要求。因為這種對立情緒的直接傷害者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