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對名人的了解接觸中,發現一個人一生隻要認準一件事,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做下去就容易成功。成功不在這事情有多大,甚至有多大價值,關鍵是你在這事情上做到的力度、深度和超越能力。比如打乒乓球、彈鋼琴、學畫畫,成名的都是從娃娃開始起步,在天賦和悟性加刻苦的引領下,有的人在一二十歲就成名,以後,這一輩子就依靠這名氣走下去圖發展過日子。我有個早年結交的朋友,他是個小學的行政幹部,他業餘時間愛上了刻印章,篆魏草行、陰刻陽雕樣樣都來,刻上癮了,也刻出名了,加入了省裏和全國的專業協會,不少專業人士和高級幹部都求他刻章,付費也看漲,還要排時間。這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幸福。有人就說了,哪怕一個人這一輩子撿垃圾,也要認真堅持撿下去,說不定哪天就能從垃圾箱裏邊撿到巨款,這當然有點調侃。可在文壇上就有一句常說到的話:一個人在文學創作上要想有成果,隻要在自己腳下打一口“深井”,堅持不懈地挖下去,就容易成功。要記住,這“堅持不懈地挖下去”是關鍵。集腋成裘,彙溪成河,一件事認認真真做到底,做到極致,就離成功不遠了,或許就成了大事業。“我這一生隻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華裔神探”李昌鈺在南京作主題演講時這樣說,這是名人做事的大境界。
成名要早,這是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依我看,一個人成名重要的是要有成名作。如出了一本書,演了一部電影,或唱了一首歌,露了一手絕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往往這成名作就是一個人最好的作品,以後還很難超越,就是超越了,別人還是津津樂道這個人的成名作給自己的印象。我認為,梁音的成名作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演楊排長,蘇瑾的成名作是電視連續劇《永不瞑目》演歐慶春。盡管他們先後還演了不少角色,但都不如前麵所提到的。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影響太大了,兩位作家其他好作品都造成不了那麼大的影響。還有,周冰倩就是一首《真的好想你》、謝東就是一首《笑臉》出名的,以後,就沒聽到他們成名曲這樣的好歌了。還有的名人是在晚年才成名的,甚至有的是在死後才讓人尊敬崇拜的。如凡高,生前顛沛流離不得誌,短暫的一生畫了1080幅畫,可隻賣出一幅畫,他的作品是在他死後才慢慢價值連城的。所以,一個人做一件事不難,難在有信心有毅力堅持下去,許多人中途改弦易轍,半途而廢,成為失敗者。
人生幾十年,是漫長的,能做好多事。但歲月易逝,人生又是短暫的,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很難。這事當然是指大概念上的事。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他一生隻做了兩件事,一是把蔣介石趕到海島上去了,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二是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第一件事被曆史所肯定,這第二件事卻被後人否定。可見做事的艱難,偉人和平凡人是一樣的。有一次,我去一位老同學新房子參觀,新舍裝修得亮堂高雅,老同學的雙胞胎兒子很有出息,一個在國外讀博,一個在上海工作。老同學說,他愛人讚揚他一輩子做了兩件事,一是培養好了兩個兒子,二是置辦裝修好了這套房子。老同學心裏樂滋滋的,這一輩子做好這兩件事多不容易啊。人生的“五子”(位子、票子、房子、妻子、兒子)中占了兩子,重要啊!有人在網上說,我一生就做兩件事,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別說我罵人,這跟豬有什麼區別?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精神層麵的差異,人能創造性勞動。要創造,離不開追求,追求要有目標,那就更要做好事情。人難過百,草木一春。人活在世上,要對得起社稷,對得起親人,也要對得起自己。一個人,特別是男子漢大丈夫,一輩子不做出一件改變命運的大事來,那是不是枉然在世上打一轉?!做好一件事,享受一輩子,這種現象也是常有的事。據網站上載:一位英國老太太20年買彩票守一個號,結果成功了,中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