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陽光心態

我們的財富與日俱增,但是快樂卻越來越少;我們的交流方式越來越多,但是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知心朋友卻越來越少。為什麼?很可能是我們的心態出了問題!生命需要陽光,心態更需要陽光。陽光心態是一種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智模式。

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都是一種心理動物,在不同環境因素下會給自己不同的心理暗示,消極的心理暗示會惡化人的潛在生理機能,甚至會毀滅生命;而積極的心理暗示會激發人的生理潛能,使人的內心產生巨大的能量,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心理學中曾經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案例:

有一個年輕健康的小夥子名叫尼克·西堤曼,他在車站貨運組工作。有一天晚上,他留下來值班,負責對車組進行最後的檢查。他來到冷藏車前,一節一節地細心查看著,當進入到最後一節車廂檢查時,突然聽到車門的彈簧崩裂的聲音。很不幸,他被反鎖在了車廂裏。

第二天早晨,人們發現尼克已經死在冷藏車廂裏多時了,他穿著短袖工作服,麵目青紫。剛開始人們以為是凍死的,可是查看車廂電腦表,上麵記錄著當晚車廂內的平均溫度為18℃,可見這輛車的製冷係統實際是出了問題的,而這種溫度絕對不至於凍死人。人們正在疑惑不解時,隨即發現了車廂內壁上有尼克用筆寫下的遺書,上麵寫著:“我就要被凍死了!感覺身體的知覺在慢慢消失……我不行了!”法醫帶著疑問對他的屍體做了鑒定,其結果出乎人意,從各種跡象顯示,屍體有很多冰凍的特征。

很顯然,尼克的死與他當時的心理狀況有密切關係,它被心理學家稱為“自我暗示”,其表現特征為:在一定條件下,心理發生了微妙變化,便誘發大腦產生意念,並用語言、感覺等傳回心中,它會直接影響到人的認知、判斷、情緒、意誌力等,致使人接受這種刺激采取某種行動。所以人若有了心病,還需從“心”入手醫治,才可見效。

有一位婦女,吃飯時不小心吞食了裹在菜葉裏的一條蟲子。後來有人告訴她,吃進去的蟲子能夠穿透腸胃,時間長了就會長腫瘤。她被嚇住了,感到異常恐慌,沒過多久便真的患病了。經過多次治療,都無效果。有個醫生得知後,讓她服用吐瀉藥,並且告訴她蟲子的毒都已經被瓦解了,不會長瘤子。很快,她的病就好了。

這個婦女患的其實是心病,心念一除,病自然就好了。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患的也常常是心病,很多時候在身處疾患或災難麵前,無不被比困難更可怕的意念嚇倒,其實是被一種狹隘偏執的思路阻滯了。

越是能闖過難關的人越是自信而勇敢,他們相信樂觀不一定成功,但是不樂觀會輸得更慘。可以拯救我們的不一定是高科技裝置,也許是主宰我們精神的心理暗示。

一個人除了對自我的暗示外,也會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暗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有意或無意,都能直接誘發你的心理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與雅各布森曾做過一項試驗,他們先對一組學生進行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試,然後抽取其中一部分學生的名單,並對他們的老師說這部分學生會在數月後成績有一次飛越。到了期末,羅森塔爾等又對全體學生進行了測試,發現被抽取的那部分學生成績進步最大,並得到了老師更高的評價。老師也感到不可思議,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老師,當時隻是隨意地抽取那部分學生,測試隻是走個形式而已,老師大為震驚。其實並不奇怪,老師在受了大師的暗示後轉變了對那部分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學生得到了老師的暗示而受到激勵,所以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然成績也就提高了。

心理暗示的威力更表現在生死存亡上。當一個人陷入了困境,掙紮在生死邊緣時,積極的心理活動能夠直接激發機體的活力,甚至產生起死回生的力量。澳大利亞昆士蘭省圖屋姆巴市的拉爾夫·魏卜納就曾經曆過這樣的情況。

拉爾夫因為突然心髒病發作,被家人送進了醫院。經過全麵搶救,拉爾夫仍處於昏迷中。病房外的走廊上,家人們焦急不安地守候著。病房裏,兩位護士守護在拉爾夫的床邊,監測著他心髒的跳動情況,也為他默默地捏著把汗。

燈光很昏暗,兩位護士不時地為他擦汗。在這之前,醫生給拉爾夫做了急救,之後又持續了六個多小時,他還沒醒過來。醫生覺得已經盡力了,隻好安慰了一下家屬,暗示隻有等待奇跡的出現,便去接診其他病人了。

拉爾夫一直一動不動地躺在那兒,沒有聲息,但是他朦朧中能聽到護士們的說話聲,在昏迷中還能斷斷續續地思考。

一個護士突然激動地說:“他的脈搏沒有跳動了!呼吸也停止了!”

“是的。”

拉爾夫又聽見她們在反複地討論他的狀況:“現在,你再摸摸,能摸到脈搏跳動麼?”

“沒有。”

他想:“不能讓她們以為自己已經死了,我還好,無論如何要讓她們知道!”

他繼續聽著,覺得護士們的對話有點愚蠢又好笑,止不住地想:“我還活著,並非要死了,可是,怎麼才能讓她們感覺到呢?”

他想著想著,身體裏似乎燃燒起一種信念:既然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件事,就一定要完成它。他嚐試著睜開雙眼,可是非常無力,眼瞼像千斤般沉重。然而,他繼續努力著,當他用盡力氣去做時,終於聽到一句話:“我看見了,他的眼睛在動,好像還活著,是的,他沒死……”

“我一點也沒感覺到害怕。”拉爾夫之後回憶說,“這是我有生以來最有趣的體驗和嚐試,護士都很驚訝,不停地求證她們看到的是真的,一直叫著我的名字‘拉爾夫先生,你在動嗎?’對於這個問題,我便用閃動眼瞼的方式回應,告訴她們我還在世。”

拉爾夫持續地用這種方式向護士發出信號,最終漸漸睜開了雙眼。護士們叫來了醫生,他們共同努力,運用精湛的醫術,將拉爾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可見,瀕臨死亡時,哪怕一息尚存,也不要喪失求生的意誌。意誌能催生最積極的自我暗示,並阻止悲劇的到來。雖然我們不能拒絕磨難的降臨,但是在關鍵時刻,可以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清除掉內心的恐懼,喚起強烈的自信心和勇氣,最終就能穿越重圍,戰勝困苦。

對於他人,你也不要忘記多加以善意的心理暗示,多讚美別人的長處,寬容地看待別人的不足之處,不要苛責。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能在他人心間留下印痕。好的暗示能改變一個脆弱之人的命運,使人心存感激,甚至使人改惡從善,重新做人;而不好的暗示則會刺傷一個人的自尊心,令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所以多讚美別人吧,用暗示的力量改變一切。

點亮心燈

消極的心理暗示就像慢性自殺,逐漸消耗掉一個人的激情和鬥誌,使人變得萎靡不振,毫無希望。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仿佛一劑良藥,能化解人體內的痼疾,灌注給身體新的血液。

不要給自己設限

有時候,人本能有種防禦的心理,會給自己設立一道圍欄,將自己限製在裏麵,自己不出去,別人也難進來,以期達到一種安全感。可是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如果封閉了自己,就會減少與外界的互動,既走不進別人的世界,別人也看不清、識不透自己,這樣人與人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其實,無須對人處處防備,卸下那道心裏的圍欄,走出去看看,就能感覺天地變寬了,人與人的心也更近了。

艾米爾是一位寡婦,丈夫因車禍去世兩年多了,她感到特別孤獨寂寞,時常抱怨命運的不公,性格也變得煩悶易怒,對待周圍人也總是冷若冰霜。

一日,艾米爾駕車駛往郊區散心,她邊開著車邊欣賞著車窗外的風景,忽然看見一幢很有特色的房子,這房子顏色灰白,門廊很大,過去她經過時也曾看見過它,可現在房子周圍的圍欄全拆了,這使外麵緊鄰的馬路顯得很開闊,路邊的紅綠燈閃著光,雖然是鄉村卻透露著城市的風味。房子前原本的院子已經不存在了,變成了一塊青翠的草坪。

看得出,草坪被人精心收拾過,顯得整潔清爽,裏麵開放著很多鮮豔多姿的花朵。這時一個身材瘦削、頭戴圍巾的女人提著灑水壺出來,圍繞著草坪侍弄花草,灑水、修剪、施肥,她不經意間抬起頭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幹淨美觀的草坪、風味獨特的房子、賢淑端莊的農婦,給艾米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後每當她經過這裏時,總禁不住駐足打量。每次來都有新發現,或者新搭建了玫瑰花架,或者修葺了新的涼亭,或者增添了新的花卉。

終於有一天,艾米爾從車裏來到草坪前,望著那些美麗的花朵,想起自己淒涼的處境,禁不住流下熱淚。她上前仔細觀看花朵的形狀,拿出相機拍下來,還忍不住嗅聞花朵的清香,然後她又看見了那個女人,正操持著割草機,向她走來。

“嗨!”艾米爾輕聲地向她打招呼。

“親愛的,來啦!”女人依然洋溢著笑臉,向她揮手致意,“看啊,這裏的花歡迎你呢!”

“是啊,真的太美了!……”艾米爾感歎道。

那女人割完草,招呼她到門廊邊坐會兒,說:“來吧,你難道不想聽聽關於這些花的故事麼?”

兩個女人並肩而坐,麵前是令人沉醉的鮮花。

“其實以前這裏一點花也沒有。幾年前,我丈夫去世了,留下了這幢房子,我獨自居住在這裏。房子前曾經是一個院子,被圍欄圈起來,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我便拆掉了圍欄,拓寬了馬路。我想經常有車經過此地,如果能給人們的視野增添點亮色多好呢,於是開始打理草坪,種上鮮花,現在過路人都被這裏的美景打動,有的主動與我打招呼,還有的和我一起悠閑地聊天。”

“可是圍欄拆掉後,雖然院子前的路變寬了,你的草坪卻變小了,你難道不在乎麼?”

“活動範圍是變小了,可是變化產生的結果是多麵性的,不一定隻帶來不好的因素。當你的生活發生改變時,也許剛開始你不太喜歡,甚至感到痛苦憤怒,但是,與其沉浸在陰暗的情緒中無法解脫,還不如換種心情,重新麵對。雖然圍欄拆掉了,可是我種上了花啊,而且也認識了很多友善的朋友,再也不覺得孤獨寂寞了。”女人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