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群對海洛因和美沙酮態度的內隱實驗研究
在物質濫用領域,內隱聯想測驗近年來應用於煙、酒成癮者的內隱態度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的研究成果。如,IAT預測重度飲酒者當麵對一杯啤酒時會有喚醒和飲酒的強迫行為(Palfai 和Ostafin);與飲酒相關的正性情緒與自我報告的飲酒態度呈顯著相關(Jajodia 和Earley-wine,2003);對於重度飲酒者而言,酒精與趨向類詞有極顯著的聯結,預示個體更容易發生縱酒行為(Palfai和 Ostafin,2003);IAT能預測測驗實施一個月後的酒精使用情況(Wiers等, 2002)。
但內隱聯想測驗用於非法毒品的研究並不多見。如前文所述,通過專業數據庫查詢(PsychINFO、ERIC、MEDLINE、JATOR等)隻檢索到三篇用IAT研究非法毒品的學術論文,分別是對大麻濫用者認知偏見和渴求的研究(Field等,2004)、內隱聯想測驗對高危青少年使用大麻的預測作用(Ames等,2007)和可卡因使用者的內隱聯想研究(Wiers等,2007)。這幾個研究雖然都指出內隱態度在吸毒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但使用的IAT研究工具不一致,所得的研究結論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吸毒者對毒品是否有正性態度傾向。
綜合看來,在物質濫用領域,國外的內隱認知研究已經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這確實表明研究者一致認可內隱認知是物質成癮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鑒於在內隱認知三個方麵中,內隱態度研究的成果最為豐富,技術手段更嚴謹可靠,且具有相當高的信度和效度,所以使用內隱聯想測驗(IAT)研究物質成癮人群的內隱態度的研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在使用IAT的內隱態度研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對煙癮、酒癮的研究,而對非法毒品的研究比較少。筆者目前也尚未發現對海洛因成癮者使用IAT技術的內隱態度研究。
一、研究目的
由於吸毒之後產生的心理依賴特性,決定了吸毒者很難順利地與毒品劃清界限,這個問題實際上已成為戒毒工作的最大困擾。雖然吸毒者明知道吸毒的危害,但在生理脫癮後,“心癮”卻沒有消失,最後大部分脫癮者在“心魔”的控製下走上了複吸的道路。當前,我國吸毒人員複吸率高達90%以上,吸毒人員每年吸毒耗資高達2000億元。所以,戒毒治療的目標僅針對成癮的急性症狀以及戒斷反應是不夠的,還應關注影響毒品複吸的重要機製。
筆者試圖采用內隱認知的方法,比較美沙酮維持治療者、非美沙酮治療吸毒者對於海洛因以及美沙酮內隱態度的異同,進而從心理層麵探討美沙酮治療的內在機製,為美沙酮持續治療提供心理學依據。同時,也可作為已實施的美沙酮治療計劃效果的一個反饋,為決策層擬定相關的政策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南京市社區戒毒人群中隨機選取美沙酮維持治療者45名,男32名,女13名,平均年齡36±6.80歲;未經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30名,男17名,女13名,平均年齡37±7.11歲。從南京市社區中隨機選取正常被試30名,男18名,女12名,平均年齡35±6.18歲。
(二)實驗材料
(1)一般情況:吸毒人員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工作狀況、吸毒年限、是否經過美沙酮治療、治療時間、強製戒毒次數、自評對毒品的渴求程度、最近保持操守時間。
(2)耿柳娜(2008)修訂的《吸毒人員拒絕毒品自我效能感問卷》,該量表分為“環境因素”、“負麵情緒”、“正麵情緒”三個維度。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α為0.921,重測時間間隔為3至4周,重測信度係數為0.7,且量表的結構效度、重測效度均良好。
(3)耿柳娜等(2010)修訂的《毒品複吸高危量表》,該量表分為“線索引誘”、“強迫性”、“孤獨無聊”、“含無助感的負麵情緒”、“回憶與正麵期待”五個維度。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α為0.84,重測時間間隔為3~4周,重測信度係數為0.76,且量表的結構效度、重測效度均良好。
(4)內隱聯想測驗(IAT):內隱聯想測驗按照Grennwald等提出的方法,使用Inquisit軟件編寫標準化的實驗程序。本研究就海洛因/美沙酮的內隱態度調查,施測了自編的兩個IAT實驗,每個實驗由7個組塊、200次刺激反應組成。IAT1的概念詞(以圖片體現):美沙酮(四幅美沙酮的圖片)、海洛因(四幅海洛因的圖片);屬性詞:快樂(愉快、舒服、開心、高興)、痛苦(悲傷、難受、鬱悶、壓抑)。IAT2的類別詞與IAT1相同,隻是把屬性詞由“快樂—痛苦”改為“我—非我”,即:我(我、我的、俺、俺的、自己、自己的)、非我(他、他的、別人、別人的、外人、外人的)。IAT具體的實驗程序步驟和實驗操作界麵分別見表3-1和圖3-1、圖3-2。